毕加索|全球艺场在上海③|持续引进西方特展,从亏损的毕加索开始( 四 )


澎湃新闻:上述的展览以群展居多,未来,东一美术馆是否会举办某位艺术大师的个人展览?
谢定伟:未来可能会将焦点聚集在某个艺术家身上,以一个艺术家为主线呈现一个时代的艺术风貌 。当然,举办一个古典大名家的特展还是很难的,这取决于艺术家作品的丰富性和展品的质量 。
澎湃新闻:天协举办了毕加索、莫奈及印象派等艺术史上的名家名作展览,在接下来,是否会策划一些与艺术史的学术梳理有关的展览?
谢定伟:有的展览的举办是为了打造学术影响力,会开研讨会,得到相关学术界的关注,最后出版论文 。但我们举办展览的受众群体是普罗大众 。我们策划展览的目的是以教育为主,向观众讲述的是艺术史上的故事,让观众了解艺术 。这也是我们的初衷 。在学术方面,我们根据展览出版的画册上会有策展人和学者的学术文章 。总体来说,我们是以艺术史教育为主,学术为辅 。
毕加索|全球艺场在上海③|持续引进西方特展,从亏损的毕加索开始
文章图片
2021年“莫奈与印象派”特展展出的克劳德·莫奈《睡莲》
澎湃新闻:近几年,对民营机构举办展览的政策扶持上是否有所变化?
谢定伟:我觉得在政策导向上,是有许多变化的 。对民营文化企业办展览的政策扶持变化不大 。国有的场馆有一套固定体系,运营资金有保障 。民营馆就是民营企业,办展资金和收支平衡都要靠自己 。但是政府现在越来越重视文化,提出了文化自信这个口号,相信上海今后会发展得更好 。
澎湃新闻:从过去发展到现在的10年来,天协的盈利模式是否发生变化?是否走向了成熟阶段?
谢定伟:盈利模式没有改变,还是门票、衍生产品、企业赞助这三部分 。内容好的展览,观众多,就可以盈利 。而有些展览的名头和题材没那么热门时,观众就少了 。
应该说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办展“盈利”也未必能谈得上,目标只能是达到收支平衡 。一个展览做热了那也只是一个展览,不一定每个展览都能收回成本的 。做10个展览也许就2-3个展览能回本 。这种情形很普遍,也不是我们一家有这样的状况,民企和国企办展览都是一样的 。
毕加索|全球艺场在上海③|持续引进西方特展,从亏损的毕加索开始
文章图片
正在东一美术馆展出的“意大利卡拉拉学院藏品展”中的拉菲尔作品《圣塞巴斯蒂安》 。
澎湃新闻:据说您做的“毕加索展”亏了不少钱,而在K11做的“莫奈展”是盈利最多的 。
谢定伟:“毕加索展”亏损主要有很多的原因,一方面是当时控制成本经验不足,但主要是场地租金太昂贵 。而2014年“莫奈展”盈利的一个原因是K11在场地租金及物业管理上给予了很大帮助 。
澎湃新闻:与海外机构的合作有哪些要点?举办那么多次展览后,是否已让天协文化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及合作机会?
谢定伟:海外艺术机构是否愿意跟我们合作主要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个是场地是否合适,第二个就是我们以前举办过什么展览 。当然,一些特别重要的博物馆,比如国家级的博物馆会寻找对等的场馆合作,而不会与普通的艺术机构合作 。通过十年的努力,我们与国外重要美术馆和博物馆机构合作的机会大大增加了 。
澎湃新闻:疫情期间,艺术的运营产生了哪些改变?
谢定伟:改变有两个方面,正面的跟负面的都有 。负面的变化是人员的往来和展品的运输受到限制 。包括航班减少后运输成本变高,海外博物馆人员入境的签证问题,以及入境隔离等一系列问题 。另一方面,疫情导致海外博物馆的游客减少,所以他们相比过去也更愿意出借展品用以弥补观众人数减少引起的资金短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