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武侠乡土风与童话撞击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漫谈姚培伟的新童话《绿野清影》

姚培伟的力作《绿野清影①》《绿野清影②》原有个“一座城一本书活动”首发座谈会 , 由于第三波疫情的折腾被停摆了 , 失去了大家评论交流的机会 , 甚是遗憾 。 《绿野清影》是姚培伟功夫熊猫童话系列三部曲中的两部 , 是湖州市文联文艺作品重点扶持项目 , 荣获优秀童话世界最佳创新图书 。 我被邀参加座谈会 , 所以拿书翻翻 。 殊不知这一翻 , 竟被书的主人公 , 德德和清清两只憨憨的熊猫吸引了 。 看了上一篇 , 就想下面它们做甚事了 , 就迫不及待阅看起下一篇来 , 连老伴喊吃饭都未反应 , 被她好好责怪了几句 , 最后说:“你又不是小孩 。 ”我想 , 是不是我也如人们常说的老人如小孩了?
漫谈|武侠乡土风与童话撞击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漫谈姚培伟的新童话《绿野清影》
文章图片

由此遽然想到 , 何不把这书给它的主体读者真正的小孩 , 看看他们有怎样的反应呢?我就找了两个小学生 , 想不到她们很快看完;请她们谈谈看法 , 又想不到写出了成篇读后感;后来更是想不到她们的读后感被“今日头条”“搜狐”录入 , 连“百度”也收录了其中的一篇 。 我曾与姚培伟交谈 , 他有一个很强的理念 , 就是读者的反应是评价一本书的最重要标准 , 所以他把一些章节发到网上 , 接受读者的检验 。 由于不走传统的童话路子 , 剑走偏锋 , 武侠风很难获得有些专家的认同 , 他们不太容易接受这种新路子 。 这种童话到底何去何从 , 面对不同的说法 , 作者坦露“我有点困扰” 。 但是 , 从目前我所获得的情况 , 孩子还是蛮喜欢姚培伟的童话的 。 就是这次 , 家长跟我说 , 孩子看得滋滋蜜蜜的 , 吃饭睡觉都要催 。 我仔细阅读了这两个小学生的读后感 。 其中一位说道:“这三本书(作者注:《绿野清影—童话德清》)中有许多小故事 , 虽然说主人公是一样的 , 但每个小故事却各不相同 , 都有自己的小道理 , 例如做人不能贪心、不要骄傲自满、友谊的力量、要珍惜眼前的幸福 , 以及要乐观、积极向上等 , 都可以成为我们人生行囊中的一部分 , 陪我们度过难关 , 一起成长 。 ”从读后感中我看到 , 书给他们的启示真不少 , 有正义的力量、助人为乐的愉快、做人做事要诚信、正确看待幸福等等 , 一股股正能量对他们的激励 。 我觉得写童话 , 除了上面谈到的传导正能量 , 正面引导孩子之外 , 喜闻乐见十分重要;如果孩子不喜欢看 , 连引导的机会都没有 , 那写作的意义就不复存在 。
漫谈|武侠乡土风与童话撞击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漫谈姚培伟的新童话《绿野清影》
文章图片

到这里 , 我多多少少感知了姚培伟的《绿野清影》小读者有多喜欢!也感知《绿野清影》从505部中脱颖而出登上6部“最佳创新图书”榜单的原因 。 这两位小学生的“读”与“写”足见孩子对姚培伟童话的喜欢 , 现在让我们再听听部分读者对已做成有声童书的姚培伟写的《八哥与垂耳兔历险记》的评价 。
“别样风味的童话故事 , 宝宝爱听 , 我也喜欢 。 主播大大讲述娓娓道来自然有代入感 , 故事情节也很有趣 , 果断三连 , 慢慢听 。 ”
“题材很新颖 , 武侠风的童话 , 好特别 。 故事非常有趣 , 孩子也喜欢听 。 ”“发现了一本不一样的儿童故事啊 , 果断放给小孩听 , 本来想哄睡的 , 越听越精神 。 ”
“内容好 , 主播也帮 。 武侠风的童话故事 , 又要影响一代人了 。 ……男孩子尤其要听 , 社会正义感建立 。 ”孩子的喜欢 , 家长的认同 , 应该回答了一些人的质疑 , 也助推作者继续向前走;喜闻乐见+正面引导 , 这样的写作路子一定会越走越宽 。 姚培伟在《绿野清影》序中说:“我在小时候 , 总立志将来长大要做一个有用的人 。 等我有机会开始写儿童文学了 , 这个目标就多加了一条 , 那就是我希望自己永远都能够做孩子们的大朋友 。 ”既认定了 , 就不管不顾往前走吧 , 踏出一条自己的路 。 我祝福他!我知道 , 姚培伟的身体经常受到疾病的困扰 , 但是他从未向疾病低头 , 他摸索着写出了一种探索性的童话 。 把武侠的故事童话化 , 把童话用武侠的情节来表达 , 我们且称之为武侠风童话吧 。 他的作品饱含善和爱的情感 , 嫉恶如仇和助人为乐的品格 , 处处给孩子积极向上乐观的正能量 。 他是个多产的作家 , 继《八哥与垂耳兔历险记》三部曲 , 现今又出版《绿野清影》三部曲 , 这也是他自强不息的表现 。 他的一系列童话作品 , 在全国的儿童文学创作领域为我德清争得了一席之地 。 他的《绿野清影》功夫熊猫系列 , 都是以我县的山山水水名胜古迹为背景 , 这为激励县民热爱家乡 , 对外宣传德清 , 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 。 姚培伟的武侠风童话 , 是童话创作的一种新尝试 , 应该看作文学创作中的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