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禅寺|《千里访古运》连载(四十): 走进无锡(下)

央广网北京11月16日消息 《千里访古运》是一本纪实类的文化著作 。 作者对大运河沿途的考察调研 , 对人情风土的描写 , 再现了大运河的风貌 。
作者撰写该书源于她初见国画长卷《京门九衢图》 。 该长卷对老北京历史文化的记载之详细 , 工程之浩大 , 深深感动了她 。 之后 , 她参与《古运回望图》的创作 。 值得一提的是 , 这两部长卷是在费孝通、胡洁青(老舍先生夫人)、柴泽民等专家指导和支持下 , 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组织制作完成 。
如果说《古运回望图》是用国画描绘古运河全貌 , 那《千里访古运》则是用笔来描述大运河的沧桑历史 。 此处对《千里访古运》进行连载 , 以飨读者 。 本期继续跟随作者走进无锡 。
南禅寺|《千里访古运》连载(四十): 走进无锡(下)
文章图片

(《古运回望图》无锡段运河 , 企业供图 , 央广网发)
运河上另有一座比黄埠墩大几十倍的岛屿——江尖渚 。 这里只能靠木船摆渡 , 遇到风浪 , 小船只能在浪尖儿打转 , 无法前行 , 所以无锡人有句老话叫“江尖上 , 团团转” , 即是说此处只能以船代步的无奈和特有景观 。 相对其他地方而言 , 江尖渚的水上交通还算方便 , 原来是专营宜兴陶瓷的地方 , 河岸旁堆满了缸、盆、坛、罐等各种陶瓷制品 , 堆得像一座座小山 , 又高又尖的 , 所以此处得名“江尖渚” 。
【南禅寺|《千里访古运》连载(四十): 走进无锡(下)】南禅寺|《千里访古运》连载(四十): 走进无锡(下)
文章图片

(专家学者参观《古运回望图》 , 企业供图 , 央广网发)
运河偏南部 , 也即是清明桥附近 , 有一座小岛 , 面积为47亩 , 叫西水墩 , 被称为运河无锡段的地轴 , 是梁溪河与古运河交汇的地方 。 梁溪是无锡的母亲河 , 无锡的别称是锡山和梁溪 。 西水墩上有一座西水仙庙 。 传说明朝时期 , 有一个无锡县令叫刘五纬 , 他任职期间 , 不但平反了许多冤案;而且在无锡发洪水时 , 他亲自带领民众抗洪灾 , 筑堤排水 , 建造了50里的河塘 , 被百姓称之为刘公塘 。 清朝初年 , 传说刘五纬成了神仙 , 无锡百姓便为他建了祠堂;后又说他是水神 , 即把祠堂称为西水仙庙 。 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 , 是刘五纬的生日 , 无锡百姓会举办庙会 , 大小渔船聚集在西水墩周围 , 人山人海 , 青烟袅袅 , 煞是热闹 。
黄埠墩、江尖渚和西水墩 , 即是民间所说的“运河三墩” 。
南禅寺|《千里访古运》连载(四十): 走进无锡(下)
文章图片

(《古运回望图》创作采风图片 , 企业供图 , 央广网发)
南禅寺建于南朝梁武帝太清年间(547-549年)当时 , 全国崇尚佛教 , 大兴寺庙建筑 。 一如诗中所言:南朝四百八十寺 , 多少楼台烟雨中 。 南禅寺即是四百八十寺中的一个 。
南禅寺最早名护国寺 。 唐高宗时改名为灵山寺 , 宋仁宗改名为圣禅院 , 俗称南禅寺 。 在其北面 , 另有一座寺院 , 叫北禅寺 。 历史上 , 南禅寺的规模相当宏大 , 有大雄宝殿、天王殿、真武殿等众多殿堂 , 与惠山寺并称无锡两处最大的寺庙 。
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 , 南禅寺里建造了一座七层、砖木结构的宝塔 , 高13丈 , 即43米左右 , 称妙光塔 , 这是古无锡最高的建筑 。 每层的八角檐口装着铎铃 。 塔门上有副对联曰:十里传闻铎铃响 , 半天飞下玉龙来 。 身处南禅寺中 , 有风指面 , 铃声悦耳 , 果如对联所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