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先生#1966年傅雷夫妇相约去死,只留下了万金家书,和读书人最后的体面

傅雷先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大翻译家,很多人熟悉他是因为他的《傅雷家书》,这本书记录了1954年以后傅雷的儿子傅聪出国留学波兰时,父子之间的书信往来。
杨绛先生#1966年傅雷夫妇相约去死,只留下了万金家书,和读书人最后的体面
文章插图

这本书收录了十二年来,父子两人的上百封书信往来,记录了傅雷一家的跌宕起伏,是很多青少年的启蒙读物。那么,傅雷先生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他又是为何离世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傅雷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并且从小就失去了父亲,于是兄妹几人就和母亲一起相依为命,而从小就历经生活艰辛的傅雷,也懂事的早,知道生活的不易。
【 杨绛先生#1966年傅雷夫妇相约去死,只留下了万金家书,和读书人最后的体面】一般来说,人在极端的环境下生活,自身也容易走向极端,或是就此浑浑噩噩的度过一生,或是从此发愤图强,立志不负此生,而傅雷恰恰就是后一种人。
杨绛先生#1966年傅雷夫妇相约去死,只留下了万金家书,和读书人最后的体面
文章插图

而这份精神也让他走上了出国留学,成为了翻译家的道路。傅雷在翻译工作中,十分的一丝不苟,在翻译一本著作之前,他总是要先自己将原著读过几遍,对书中内容有了详细理解之后,才会开始翻译工作。
遇到吃不透或是难以翻译的地方,他就会写信询问自己的国外朋友,反复推敲之后才将自己理解出的意思写在书中。可以说,工匠精神也就不过如此了。
人们说,傅雷翻译的著作,行文流畅,如同行云流水一般流畅,让人读来不会感到有丝毫的拗口,甚至于一些晦涩难懂的著作,读起来都能够津津有味。
杨绛先生#1966年傅雷夫妇相约去死,只留下了万金家书,和读书人最后的体面
文章插图

而傅雷的性格也如同他翻译的文稿一般,一丝不苟且十分较真,加上从小就接受封闭式教育的缘故,所以傅雷对于人情世故这方面,并不太擅长。
杨绛先生就曾经说过,傅雷是个急性子,脾气暴躁,时常会触怒他人。可以说,不善圆滑,就是傅雷先生直率性格的最佳体现了。
都说男人的成就都离不开两个女人,一是他的母亲,再就是他的妻子,傅雷先生也不例外,可以说,傅雷先生的成就,都离不开他的妻子朱梅馥。
杨绛先生#1966年傅雷夫妇相约去死,只留下了万金家书,和读书人最后的体面
文章插图

朱梅馥是傅雷先生的青梅竹马,但傅雷先生也曾经错付过她。正所谓人都有血气方刚的时候,傅雷先生在法国留学的时候,就曾经爱上过一个热情似火的法国女子,这位女子名为“玛德琳”。
比起保守的朱梅馥来说,更加现代浪漫的玛德琳自然是更加吸引傅雷,加上人在异乡,更是难免情感的空虚,于是傅雷先生不可自拔的爱上了她,以至于差点要退掉与朱梅馥的婚约。
好在最后,傅雷先生还是因为忍受不了玛德琳的为人轻率,以及害怕辜负从小青梅竹马的朱梅馥,他还是选择了后者。
杨绛先生#1966年傅雷夫妇相约去死,只留下了万金家书,和读书人最后的体面
文章插图

事实证明,如果当初傅雷选择了玛德琳的话,或许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傅雷先生,就会是另外一番模样,而他的成就,也未必有今天这般吧。
杨绛先生说,朱梅馥是把她的一生都献给了丈夫和孩子。这句话不假,朱梅馥不仅是贤妻良母,还是傅雷先生的“秘书”,傅雷先生的许多翻译工作,都少不了她的参与。
傅雷先生夫妇的离世,可以说是人民的遗憾,是文学界的遗憾。
一面老旧的镜子,就因为背后有蒋介石的画像;一本破旧的画报,只因为上面有一张宋美龄的照片,就成为了反动派指责傅雷窝藏反党的罪证,如此莫须有的罪名,可以说是对傅雷先生为人的最大侮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