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东西问丨余中先:不同的语言文化如何做到“美美与共”?( 二 )


同时 , 中国文化的传统其实是无需强调的 , 文化本身就应该自信 , 我们也说中文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 但我们要知道中国跟法国有什么不同 , 就要去了解法国人是怎么看待中国的 , 就会知道这种不同 。 比如 , 我翻译过保罗·克罗岱尔的《认识东方》 , 但我并不认为这位法国诗人真正认识中国 , 因为他的作品里更多谈到的是中国的风土人情、美丽风光 。
对于中国的文化传统 , 法国人是有选择的 , 会比较看重道家 。 在中国 , 我们并不一定持这种倾向 。 外国人为什么更多看重“道” , 因为“道”更能普遍地深入人心 , 而“儒”侧重管理自己 , 管理与他人的关系 。 从这方面看 , 西方人跟东方人的传统文化确实略有差异 。
文学|东西问丨余中先:不同的语言文化如何做到“美美与共”?
文章图片

资料图:中国非遗大师王健的折扇作品和法国手工艺大师希尔万·勒冈的制扇作品相映成趣 。 钟欣 摄
中新社采访人员:在您看来 , 中国文学与法国文学有哪些异同?相互之间是如何影响和借鉴的?
余中先:从目前来说 , 经过启蒙运动后 , 法国文学走在我们前面 , 抛开语言方面的因素 , 在小说、诗歌、戏剧上 , 我们需要向西方人学习是毫无疑问的 。 为什么?因为他们经过了文艺复兴 , 从中世纪的神权转向关注对自己作为个体的存在 , 而个体跟个体相通 , 人们存在互相间的约束 , 也就是社会契约 。
我们强调每种文化有每种文化的特点 , 这种特点是用来管理人还是用来认识自己?我们应该更多地把重点放在认识自己跟别人的异同上 , 文学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 , 东西方都强调真善美 , 但每个人对真善美都有不同的认识 , 即便是雨果在塑造人物的时候 , 也会把善良和情愁等等包容在一起 。
在中法文学作品中 , 如以《追忆似水年华》这部法国文学作品与《红楼梦》做比较 , 会发现有很多共通之处 , 如人名、地名、美食、做梦的方式 , 大家族阶级斗争等等 。 不同的是 , 两部作品的写作手法不尽相同 , 作者的风格特点不同 。
谈到法国文学的可借鉴之处 , 或许是追求“标新立异” 。 法国的每一个作家都在追求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 , 而不愿意类同于他人 。 即便在浪漫主义作家中 , 每个人写作方式也有不同 , 奈瓦尔写梦 , 写似醒似睡状态中意识的流动 。 到了自然主义小说 , 左拉从社会角度下笔 , 而莫泊桑又是比较个人化的 , 带有诺曼底特色的写作 。
至于中国文学对法语文学的影响 , 我觉得更多源于中国人的思想 。 语言文字可能会经过翻译后走样 , 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 , 比如道家思想、与自然关系的想法、李白感叹蜀道难、《春江花月夜》中宇宙之间的对话等等 , 都源于中国的地大物博和传统文化 , 这些中国的文化特色会影响到西方 。
每一种文化都有其闪光点 , 通过彼此的作品和译文可以看出来 , 但“总的东西”是共通的 , 比如小说都是虚构 , 都是通过作家的脑子反映出一个世界 , 而这个世界是能在现实中找到素材 , 找到影子的 。 文化交流的目的也是希望彼此更多了解 , 并通过了解对方更深刻地了解自己 。 法国人或许在了解中国的过程中也会有一些反思和触动 。
文学|东西问丨余中先:不同的语言文化如何做到“美美与共”?
文章图片

资料图:“中法文化之春”艺术节 。 杨华峰 摄
中新社采访人员:您曾多次往返中法做文化交流 , 法国人如何看待中国的文化发展及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