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没有“大女主”的《她和她的她》,却比所有的大女主爽剧都更值得看( 二 )


明明怀孕期的女性 , 应该获得更多体谅和包容 , 但现实是 , 她们通常会被认为麻烦、不专业、不负责任 。连女性自己也在“自省” , 甚至互相“审判” 。 抱怨同事去生娃 , 自己多了很多工作;和闺蜜调侃同事产后太胖 , 身上有“妈妈味”…你是不是也在无意中做过或遇到过类似的事?
我们常常忽略人性这小小的“恶” , 直到影视剧把它们拍出来 , 才会察觉到这是多么赤裸裸的恶意 。
但我们今天想说的不仅仅是剧情 , 而是借此来讨论一些更现实的问题 。
说起来 , 过去几年里 , 最有人气的影视剧主题就是“大女主”了吧 。尽管这个词已经“旧”到编辑不想提 , 但从“最强贤内助”顾佳 , 到“从小要强”的夏梦 , 再到“不靠男人”赵盼儿……打着“女性独立”旗号的爽片、爽剧 , 仍然是最好用的那张牌 。
一方面是因为女性深感自己在职场、社会地位中的性别劣势 , 却没法从现实世界找到破解的出口 , 只好看剧过过瘾 , 至少在心理上“痛快”了一把 。另一方面 , 则是这些“爽剧”容易拍却不容易“得罪”人 。 毕竟 , 一段五分钟的脱口秀都能让许多人“揭竿而起” , 更别说一部“冒犯”的电视剧了 。
也因为这样 , 大家会觉得这几年有深度、敢“冒犯”的剧越来越少 。而《俗女养成记》、《她和她的她》的出现 , 让大家看到:原来 , 撕掉表面那层纱 , 直面残酷的女性话题 , 也是一种选择 。 换个通俗的讲法 , 总得有人去捅破那层窗户纸 , 把问题暴露出来 , 才有可能敲醒一群人、团结一群人 , 然后 , 做出改变 。但我们没有“敢冒犯”的剧吗?当然不是 。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讲了家暴的主题 , 现在距离这部剧上映的2001年 , 过了21年 。当年《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也可以说是挑战了观众的下限 , 看得大家毛骨悚然 , 可是正因为它的播出 , 社会掀起了一轮讨论“家暴”的舆论高潮 。 再想想我们近两年频频看到的“家暴”新闻 , 你觉得这个社会对于“家暴”的认识和处理方案进步了吗?好像 , 并没有进步多少 。 那么 , 再试着去想 , 如果这21年里 , 我们持续因为影视剧的作用关注和讨论“家暴”话题 , 21年后 , 会不会好一些? 也许你多么努力地往前推动都不见得有用 , 但是 , 倒退往往是在一瞬间发生 。
近期一点的 , 可以看看8集女性独白剧《听见她说》 。改编自BBC独白剧《她说:女性人生瞬间》 , 但说的是中国女性的故事 。 一集一个话题 , 探讨了容貌焦虑、家暴、物化女性、“剩女”羞辱……
比如郝蕾扮演的冯爱梅 , 长期遭受家暴 , 却没人肯帮她 , 连儿子也看不起她 , 在丈夫的葬礼上 , 她忍不住笑了一下 , 却受到一致指责 , 认为她不够“体面” 。郝蕾在采访里说 , 第一次读完剧本的时候 , 她就有一种无力的伤感 。 “对于家庭暴力这个社会现象 , 女性的力量还是太薄弱了 , 不仅是指女性自身的力量 , 而且还有她们内心的精神力量以及整个社会给予她们的支持力量 。 ”
但不敢“冒犯” , 真的就能“遮丑”吗?遮的又是谁的“丑”?
《她和她的她》里 , 整件事情的“原罪”设定在于人人都在为老师性侵学生“遮丑” 。妻子为丈夫遮掩 , 自我洗脑是学生先勾引自己的丈夫;父亲不信任女儿 , 认为好口碑的老师怎么会犯罪 , 即使知道真相 , 也为了不影响到女儿的前程选择“私了”;校方息事宁人 , 怕会损害学校的声誉....
你几乎可以感受到荧幕里几位女性的孤独、愤怒和绝望 。不出意料地 , 当真相浮出水面 , 一部分舆论将“错”再次归到女性身上 , “女生穿得太少才会被性骚扰”、“是女生自己不检点”.....这种“被害者有罪论”一点都不陌生对不对?甚至有一些是由女性自己替同胞“检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