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士|一觉醒来,再无此店!如是“壮士断臂”“最美书店”时代已终结?( 二 )


互联网时代 , 实体书店最大的竞争对手不是另一家书店 , 而是公众的线上选择 。 网络给了人们最大的选择空间:“线上提供的内容太多了 , 一块手机屏幕就能满足娱乐、社交、餐饮、学习 , 当然还有阅读等等几乎一切日常生活所需 , 而实体空间要做的 , 必须是超越线上体验的体验 。 这不单是书店面临的困境 , 也是实体经济都要面对的现实 。 ”什么样的线下体验在线上不可得?郝照明打了个比方:就好比两个人面对面把酒言欢、促膝长谈的场景 , 只有在实体空间中才能发生 , 书店从人与书的相遇向人与人的相遇拓展 , 成为必然 。
郝照明设在国信体育场M区内的办公室与书店空间毗邻 , 狭小而温暖 , 透过一侧的长窗 , 看得见体育场内的跑道与看台上的座椅 。 而在办公室和书店的身下 , 一个多业态文化创意园区七年来不断更新、延展 。
过去七年时间 , 如是书店的入驻 , 将这处地理位置相对偏僻、自然流量明显缺失的体育场馆 , 硬生生做成了一个包罗万象的创意街区 , 每逢周末 , 国信体育场M区附近的车位必然紧张 , 人们在这里听图书讲座 , 观赏剧场演出和展览 , 见识各类文创 , 或者啜饮咖啡 , 陪孩子一起做各类艺术培训……作为园区核心和“入口”的书店 , 成为一个不能忽略的城市文化地标 。
壮士|一觉醒来,再无此店!如是“壮士断臂”“最美书店”时代已终结?
文章图片

如是书店(城市广场店)外景
回顾七年书店路径 , 郝照明也在自省:书店的文化产业园区式发展、诸多项目的拓展操之过急了 , 国信店关闭是一个园区的失败:“多年来 , 如是书店一直‘流血’走路 , 疲于奔命 , 想要创新产品和内容 , 这个方向没有错 , 但创新迭代的步履太快 , 以至于无以维系 。 而另一方面 , 再回到实体店的硬成本——房租 , 以及线上线下各种维护成本、持续的疫情……作为一个园区做到今天 , 也是冰山下的累积……”
相对于7年前如是初创时的意气风发 , 郝照明更加成熟和冷静 , 他说他从来都相信青岛不是文化沙漠 , 这座城市的文化并不匮乏 , 缺少的只是持续的蓬勃的力量 , 而蓬勃需要有影响力的文化产品来激发 。 或许现在是停下来的最佳时间 , 国信店闭店就如同一次壮士断臂 , 让他重整旗鼓 , 重新出发 。
今天我们如何定义书店
如是书店(国信店)正式闭店的前一天 , 老城区地标级独立书店良友书坊 , 正在为其15岁的生日庆生 。 庆生也是对书店过往的一次全面回溯和梳理 , 良友书坊对于城市本土历史文化的深耕 , 尤其对于文学、艺术领域的观照 , 透过出版、展览、讲座 , 以及文学馆的创立等等一系列不停息的活动 , 使其成为人与城更加紧密连接的媒介 , 也让我们禁不住重新思考一家书店确切的定义 。
壮士|一觉醒来,再无此店!如是“壮士断臂”“最美书店”时代已终结?
文章图片

良友书坊内阅读的市民
另一家青岛本土民营书店不是书店 , 更为清晰地给出了答案 。 就在如是书店(国信店)关灯闭店的第二天 , 不是书店的第六家门店——金茂湾店正式开业 。 作为青岛民营书店元老级人物的书店创始人张兵林 , 明确给出了新店的三个方向:艺术、社区和订阅 。
壮士|一觉醒来,再无此店!如是“壮士断臂”“最美书店”时代已终结?
文章图片

不是书店
在他看来 , 书店需要思考如何把身边的商业场景、建筑、家居、文化生活日用等作为一种途径去提升公众的艺术素养 , 让人、空间、艺术品、商业共频共振 , 实现艺术氛围的阅读;书店还要努力让“人的参与”更加开放和深入 , 它应该是一个微型的艺术文化综合体 , 是互联网背景下更具情感的高黏性的文化聚集地;另外 , 书店应该开启定制阅读 , 唤醒、激活以用户为中心的多样化场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