瑰宝|如何激活书法这块传统文化艺术瑰宝?浙江卫视《妙墨中国心》先行“挥墨”作答
主编温静导读:11月21日晚 , 全国首档书法美育交互式电视文艺节目《妙墨中国心》在浙江卫视迎来首播 。近年来 , 多档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节目在荧屏大放异彩 , 但“书法”这一细分领域却鲜有涉足 。 为激活这块传统文化艺术瑰宝 , 浙江卫视立足“重要窗口”的平台使命 , 根植“书法大省”的深厚底蕴 , 以“文化先行”的姿态挥毫泼墨 , 积极作答 。“你有多久没用笔写字了?你有提笔忘字的经历吗?你还会用毛笔写字吗?”
11月21日晚 , 全国首档书法美育交互式电视文艺节目《妙墨中国心》在浙江卫视迎来首播 。 节目开篇的街头海采 , 每一问都问在了观众的“痛点”上 。
近年来 , 多档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节目在荧屏大放异彩 , 但“书法”这一细分领域却鲜有涉足 。 为激活这块传统文化艺术瑰宝 , 浙江卫视立足“重要窗口”的平台使命 , 根植“书法大省”的深厚底蕴 , 以“文化先行”的姿态挥毫泼墨 , 积极作答 。
《妙墨中国心》将破题的重点放在书法艺术的“活化”上 , 节目通过内外场景融合、现场互动教学、户外书法实验等多元化的创作方式 , 陪伴书法“小白”们展开一场寓教于乐的美育之旅 。 首期节目聚焦行书 , 次第赏析了 王羲之《兰亭集序》、颜真卿《祭侄文稿》、苏轼《黄州寒食诗贴》三大书法名帖 。 一个多小时的节目 , 古风习习 , 文脉滔滔 , 书法的壮丽和磅礴扑面而来 , 其中凝练并流动着的中国文人的气节和风骨 , 更是让观众领略到了“书为心画”的力量 。
文章图片
直击现实痛点 打破“书法没落论” ,
重拾“妙墨中国心”
书法作为“无言的诗 , 无行的舞 , 无图的画 , 无声的乐” , 见证了华夏文明的发展脉络、映射出文人墨客的精神品格 , 是一门具有中华民族符号的审美艺术 。
进入互联网时代 , 书写在日常生活中渐行渐远 , 书法是否就更失去根基了?《妙墨中国心》的诞生 , 就是要打破“书法没落论”的偏见 , 让观众看到书法其实也是一门充满了青春活力与时代精神的当代艺术 , 在国际传播、艺术时尚和现实使用上空间无限 , 更有着庞大而有待激活的受众基础 。
为有力搭建起传统书法和当下大众之间的情感交流通道 , 《妙墨中国心》将“触角”延展到现实生活情境之中 。 节目在杭州西子湖畔设置了一处“妙墨赏习屋” , 作为以墨会友的线下实景空间 , 并由学习书法九年有余的年轻人朱戬担任管理员 。
文章图片
“妙墨赏习屋”堪称节目创新的点睛之笔 , 它承担了面向大众收集问题、反馈问题、交流问题的调研功能 , 以及挖掘“宝藏寻墨人”走进节目以不同视角解读书法的互动功能 , 使得节目能够在内容上精准直击现实痛点、及时响应观众需求 。
围绕首期行书专题 , “妙墨赏习屋”里展出了八幅行书作品 , 来往群众可为自己喜欢的三幅盖章投票 , 投票结果让“解墨团”的三位专家大呼意外——有“天下第二行书”之称的颜真卿《祭侄文稿》大众喜爱度居然倒数第一 , 这一结果 , 直观折射了书法美育的缺失与不足 , 专业视角和大众视角之间存在明显错位 。 许多观众在看过节目后恍然大悟:原来 , 书法不像写字是越规范越好 , 而是线条的表情越丰富、流露的情感越真诚 , 才越是佳作;原来 , 墨迹成为经典 , 不仅因为字体 , 更在于其中蕴含着的“书为心画”的力量 。
- 心学@心学大师王阳明龙场悟道,是如何在人生低谷,孕育出思想高潮的?
- 职业年金|职业年金待遇能领完,是真的吗?政策是如何规定的,还有4个细节
- 美术$美术画作好坏如何“评判”,老师的“逆向审美”给出答案:丑≠差
- 职业规划|月薪3万的工程师,应聘2800的文员,你是如何将一手好牌打烂的
- 豪爵|主要通勤,周末跑烂路去钓鱼,从越野车看到了ADV,如何选?
- 红楼梦!红楼梦:袭人和林黛玉的关系如何,她们怎么会同一天生日呢
- 招聘|职场新人如何“弯道超车”?这本书给你答案
- 牙璋@瑰宝出世记
- 颁奖典礼@如何以艺术的方式解决城市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 当代艺术&本土艺术大咖“坐而论道” 探讨成都当代艺术如何走出“理想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