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小巧灵韵——蚕形器( 二 )


本文图片

河姆渡遺址出土 蠶紋象牙杖首
人類最早的衣飾需求 , 只能使人們對蠶產生必要的關註和好感 , 真正誘發了人類對蠶的哲學思考 , 是蠶的有趣的進化形態 。 蠶能“蛹以為母 , 蛾以為父 , 三俯三起”的成長變化和吐絲造繭的功能 , 使其成為古人心目中一種帶有“復活”“永生”的神格存在 。 正因如此 , 從被神格化的蠶所結蠶繭中繅制的絲線 , 以及用這絲線織成的絲帛也就同樣成為一種神性的表現 。
丝绸|小巧灵韵——蚕形器
本文图片

青銅器上的蠶紋
在成書於春秋的《國語》中將玉和帛並稱“二精” , 在祭祀先王的儀典中位列第二 , 在“三牲、四時、五色、六律”之上 , 到了戰國時期 , 甚至還有“蠶為龍精”的說法被廣泛接受 。 而從絲綢現世之初 , 蠶就一直沒有離開在古代象征無上權力的神聖祭壇 。 這也無怪乎戰國思想家荀子在其《蠶賦》一文中稱蠶可成禮樂、分貴賤 , 盛贊蠶能“屢化如神 , 功被天下 , 為萬世文” 。
丝绸|小巧灵韵——蚕形器
本文图片

祭祀蠶神的卜辭
大量文獻及考古實物都顯示了遠古先民們對蠶的崇拜 , 而這種崇拜卻沒有顯示在其它動物身上 。 古人對蠶的這種認識 , 可能也是蠶形玉佩大為流行的主要原因 。
玉 蠶
蠶的形象就經常出現在不同時期的裝飾品上 , 它和人們的生活密切聯系 , 成為了古代玉器中不可或缺的藝術造型 。
丝绸|小巧灵韵——蚕形器
本文图片

晉侯墓地31號墓出土 玉串飾
以玉琢蠶 , 始於紅山文化 。 紅山文化玉蠶玉質大多呈青綠色 , 蠶的形背部呈圓柱狀 , 腹部略呈扁平狀 , 頂部平整 , 由陰刻環紋做口 , 雙目為減地浮雕的微凸圓形 , 器身上半部用逐節減地法制成規則的凸弦紋 , 下半部光潔無雕飾 , 尾部向腹部微翹 , 呈圓尖狀 , 兩側有直徑很大的對鑽圓孔 。 紅山玉蠶整體線條挺拔流暢 , 簡約而不失精美 , 體現出紅山先民對蠶深深的喜愛和崇拜之情 。
丝绸|小巧灵韵——蚕形器
本文图片

巴林右旗那斯臺遺址出土 玉蠶
殷商時期是中國古代制玉的第一次巔峰期 , 此期玉蠶實物較多 , 基本造型相似 , 皆寫實 , 形作首寬尾細尖 , 整體作弧彎形 , 首端平 , 體作圓或扁圓形 , 剖斷面呈圓或橢圓形 。 首上側有兩個圓目 , 或作圓圈形 , 或圓凸形 。 身尾有若幹道由陰陽線琢飾環圈 , 將身尾分成若幹節 , 有的或作螺旋式 。 器長短不一 , 首端穿孔一個 , 以供系佩用 。
丝绸|小巧灵韵——蚕形器
本文图片

旌介村2號墓出土 獸首蠶身器
真正將對玉雕蠶的喜愛發揮到極致的是繼商而起西周 。 蠶是西周最常見的玉器主題之一 , 在多個西周遺址中都曾批量出土 , 綜合現存的考古資料並進行比對後發現 , 西周時期的玉蠶主要有以下幾種基本形制:
弓背直形玉蠶此類玉蠶的截面近圓形 , 近首端頂部底部直角孔 , 蠶腹扁平 , 蠶背微弓 , 鈍頭細尾 。
丝绸|小巧灵韵——蚕形器
本文图片

茹家莊西周墓地出土 玉蠶
曲弓形玉蠶此類玉蠶蠶身微呈曲弓形 , 蠶尾內翹 , 鈍頭細尾 , 形似活蠶 。
丝绸|小巧灵韵——蚕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