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神遇而迹化:李可染巅峰期山水佳作《红叶吟风处》丨崇正2021秋拍( 二 )



这样的一幅山水,让人辨不清这是江南?还是蜀山?又或是岭南山水?但这些已然不重要,让你感动生出热爱才是画者“为祖国河山立传”的立意所在。
《钟馗》:李可染的成名之始
好的人物画让人过目难忘,此件《钟馗》当属此列。那一身的铮铮铁骨,那一脸的刚正不阿,那一眼睥睨的灵光,那一把虬髯的倔强,那两根帽翅的抖动,令人忘记是在纸上,倒觉钟馗是活生生的。
李可染!神遇而迹化:李可染巅峰期山水佳作《红叶吟风处》丨崇正2021秋拍
文章插图

李可染 钟馗
辛酉(1981)年作
46×34cm
题识:钟馗。辛酉秋月可染漫笔。
钤印:可染、天海楼
作为驱邪纳福和正义的化身,钟馗形象介于人神之间,最被画家所喜,是像神多一点?还是像人多一点?也最能折射画家风骨和性情,傅抱石的钟馗有神仙的摄魄力,张大千喜欢将钟馗画得颇似自画像,李可染的钟馗则更多人间正气,甚至透着股俏皮的憨劲儿,都充分照见画家自己。李可染画过很多钟馗,简率的、豪放的、愤懑的、憨厚的……相较于他厚重崇高的山水作品而言,钟馗跟他其他的人物画作品一样,笔墨轻松活泼,他善于抓住瞬间的神情,人物诙谐有趣,作品或针砭时弊或流露彼时心境,最是耐人寻味。
李可染!神遇而迹化:李可染巅峰期山水佳作《红叶吟风处》丨崇正2021秋拍
文章插图

▲钟馗 1935年 李可染(1937年入选中华民国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会)
可染先生的中国画作品为世所重,就是从《钟馗》开始的——1937年在南京举办的中华民国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会展出可染的一幅大写意人物画《钟馗》,被《美术生活》杂志“第二届美展”专辑刊于首页。1940年代初的美术评论界认为,李可染的人物画胜过他的山水画,老舍1944年在《看画》一文中称赞李可染的人物画“恐怕要算国内最伟大的一位了”,又说“中国画中人物的脸永远是死的,像一块有眉有眼的木板。可染兄却聪明地把西洋漫画中的人物表情法搬运到中国画里来,于是他的人物就会活了……他们的内心与灵魂,都由他们的脸上钻出来”。此评太精当!不管是可染先生1960年代的《钟馗嫁妹》,还是本件作于1981年的《钟馗》,“活”是可染先生人物画的最大特质。与早期人物画相比,晚年《钟馗》墨色沉郁、浓重,深深浅浅的墨色中有着极为丰富的层次,用笔也更见功力,与他的艺术探索和发展脉络一脉相承,他是愈老愈追求墨色所能表现的极致。
李可染!神遇而迹化:李可染巅峰期山水佳作《红叶吟风处》丨崇正2021秋拍
文章插图

《钟馗》局部图
此件《钟馗》身形魁梧,剑拔弩张,眼神睥睨,似正凝神静听鬼魅魍魉之声息,只待那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出击。全作以水墨为主,浓墨勾轮廓,他处是深浅不同的墨色晕、染、扫,或留白,仅面部和手部施以赭色,目光威严,髭须冷硬,不怒而威,正气凛然,极富感染力。此件中,他还巧妙地用水墨造影,眼影、鼻影、衣影,人物瞬间变得立体而丰富,这又是他极见巧思的“西为中用”了。
《柳荫放牧图》:“师牛堂”招牌
从1940年代,可染先生开始画牛,直到他生命的晚年,牛是可染先生百画不厌的题材。晚年,他更是将画斋定名为“师牛堂”,不只是为了表达爱牛的秉性,以“孺子牛”自勉,还包含了艺术探索路上“白发学童”的谦卑,故在某种意义上,牧童和牛可以说是可染先生“最自我”“最暗藏私心”的题材。
李可染!神遇而迹化:李可染巅峰期山水佳作《红叶吟风处》丨崇正2021秋拍
文章插图

李可染 柳荫放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