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于漪:现在的孩子为什么缺乏幸福感?( 二 )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 ,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 , 独一无二的 , 各有各的长处 , 各有各的不足 。
且不说别的 , 单是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工作者而言 , 不仅不陌生 , 且深知其科学价值 。
然而 , 在教育教学中 , 我们总是以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教育对象 。 不是教育的多样性适应于引导各具特点的学生 , 而是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种种做法均一刀切、标准化 。
淡化的是“人” , 信奉的是“分” 。 当“分”被作为图腾般膜拜时 , 许多学生在分数面前常常处于失败者的地位 , 学习乐趣无情地被人为打掉 , 丢失了求知的成就感 , 又何言幸福?
一位在国外工作了8年的博士说了这样一件真实的事情:一名中国学生和一名外国学生同在一所学校一个班级求学 , 一次考试 , 同获97分 。 外国孩子返回家中 , 全家欢呼雀跃 , 父母认为孩子是天才 , 了不起;而中国孩子回到家中陈述成绩时 , 遭遇到的却是父母的铁板面孔 , 继而是父亲的严厉质问:“还有3分到哪里去了?”带给孩子的是恐惧、失败、沮丧 。
这个事例很有典型性 , 后面这名学生的遭遇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也是屡见不鲜的 。 97分的高分尚且如此 , 更不用说80分、70分、60分 , 甚至不及格了 。 学生失败沮丧的心情如影随形 , 能有什么幸福感可言?以学生的心智和能力 , 很难有坚强的意志把这种阴影驱赶走 。
家长也好 , 教师也好 , 要真正学会换位思考 。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这样那样的梦想与追求 , 学习上有这样那样的需求乃至闪失 , 这些都应该被理解、体贴和宽容 , 家长和教师应该满腔热情地给予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
来源 : 光明家长( jzcm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