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晖|庆城县博物馆馆藏北宋至道二年尉晖买地券考释( 二 )


券文牵扯的其他问题
券文中提到 , 买地所用钱“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贯” , 这是一个虚数 , 是针对冥币而言 。 高朋在《人神之契:宋代买地券研究》一书中提到:“这个钱数在阴间可以算作是一笔巨款 。 当时人贿赂阴间的官吏 , 以顶替他人的功名 , 才需要3万贯钱 。 用这么多钱买地 , 足可见买地者的诚意 。 之所以用99999贯这么具体的钱数来买地 , 可能和九这个数字本身的特性有关 。 有研究者认为主要是因为九代表着光明 , 可以驱除阴间的黑暗 。 那么既然是使用冥币购买 , 理论上讲人们可以将钱数写得无比巨大 , 今天市面上的冥币面额就十分巨大 , 笔者甚至见过面值80亿元的冥币 。 不过地券中用来买地的冥钱却从来没有超过10万 , 之所以没有出现99万贯甚至更多冥钱的情况 , 可能当时人对10万这个数字的理解有关 。 唐代就有官员感慨过‘钱至十万 , 可以通神’ , 当时人可能认为10万贯钱已经不是普通人可以提供的 , 所以只能尽可能地接近这个数目 , 而不是超越它 。 ”[3]
券文最后提到“书券人石公卖(买)见人辛道度” , 这里的“石公”一般应为制作买地券的工匠 。 由于买地券处理的是人、神、鬼三者之间的关系 , 神和鬼都具有很强的威胁能力 , 而动土和订约都可以被理解为对神、鬼的冒犯 。 因此 , 在地券书写中 , 一般不直接书写现世中造墓和制造地券人的名字 。 而“辛道度”应为在券文中充当保人或类似角色 , 监督或保证契约的履行 。 而具有如此效力的 , 往往只有各种神明或具有神秘力量的人物 。
买地券的功用
从实用价值角度看买地券的功用
买地券又称“墓?”(?bie:契约、合同) , 宁县当地人俗称“楦(xuàn)砖” , 为丧葬时随葬之冥器 。 首先 , 我们从买地券产生及演变的过程来看其功用 。 张弛在《宁县境内出土的买地券综述》一文中提到:“买地券是由葬田地契转化而来 。 春秋战国以前 , 土地实行井田制或分封制 。 由于当时人口稀少 , 土地广阔 , 各宗族都有自家的专用墓地 , 人死后一般都葬于各自的墓地中 。 秦汉以后 , 土地逐步私有化 , 由于人口增加、支系繁多、宗族分裂也比较严重 , 一些宗族所占有的土地中没有理想的墓地 , 因此就需要从别的宗族和家庭占有的土地中选择墓地 , 于是就出现了墓田买卖 。 墓葬属于永久性的建筑 , 这些人就在其祖宗墓中埋入墓田地契 , 以防止土地使用的争端 。 ”从这段文字可看出 , 买地券是中国古代土地逐步私有化的产物 , 它最初的功用就是墓地买卖的契约、凭证 。 但随后这篇文章又提到:“道教在中国的形成 , 并逐步蔓延扩大 。 道教中的阴阳义理的思想逐步渗入到丧葬习俗之中 , 一些人在墓田地契中写入了道教‘解除文’的内容 , 使墓田地契逐步脱离了原先的出土地买卖性质之轨道 , 从而变成压胜之物 , 即‘阴间’的土地占有文书 , 即便是在自家的土地中埋葬亡灵 , 不需要买卖土地的情况下 , 也必须以此方式告诫天地及四方之神灵 , 声明此墓地为某人所有 , 任何阴间鬼混不得侵犯 , 以起到镇妖辟邪、亡人安宁的作用 , 这样就形成了后来的买地券 。 ”[4]
其次 , 我们从丧葬习俗的角度看其功用 。 鲁西奇在《中国古代买地券研究》一书中提到:“传统中国民间葬仪 , 一般包括卜葬、下葬与谢墓等三个环节 , 虽然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群体在安葬亡人的具体做法方面必然存在巨大差异 , 但这三个环节仍大致可视为原则性的规定 。 在这三个环节中 , 卜葬(择期与相墓)是下葬的前期准备;谢墓则是葬后的后期抚慰仪式 , 二者并非必要程序 。 因此 , 民间葬仪中的必备程序乃是下葬 , 包括置立明堂、斩草、发土开圹、营墓、葬埋、镇墓等步骤 , 是具体实施葬埋亡人遗骸的行为 , 其中最重要的仪式活动则是斩草 。 因此 , 传统民间葬仪中最重要的仪式 , 应当就是斩草;而斩草仪式中使用最重要的文本 , 就是买地券 。 ”[5]从以上可看出 , 买地券在丧葬仪式中的重要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