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伪装者》《悟空》《南唐后主》《阿兔酱紫》等“爆款”接踵而至,华语原创音乐剧迎来井喷年( 二 )


20年厚积薄发,原创音乐剧在“品牌化驻场”之路上披荆斩棘而来
“越来越多新兴制作公司以商业模式、市场方式、科学周期生产制作音乐剧,这是非常大的转变和发展。”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陶辛说。在国际先进演艺集聚区和文化旅游名城,以音乐剧为代表的商演戏剧是马力全开、全年无休的产业,成功的作品都以百场演出为起步,有的还要踏上长达数年的巡演之路。 “未来,上海能不能拥有《剧院魅影》 《芝加哥》 《妈妈咪呀!》这样的长寿剧,吸引到来自全世界的游客?”
“业内素来有64场验证大戏制作成功与否的标尺。”上汽·上海文化广场总经理张洁说,长档期演出的生命力,需要观众口碑支撑后续运营,演出场次的“加码”与周期的提速,体现了本土公司对制作能力和品质管理能力愈发强烈的信心。
今年,上海缪时文化接连推出“大IP”音乐剧《隐秘的角落》和《沉默的真相》,在音乐剧舞台上掀起一股悬疑热潮。 《隐秘的角落》首轮演出开出37场、 《沉默的真相》55场,口碑一路升温,大麦和豆瓣评分均突破9分,不少年轻观众拖着行李箱赶到剧场观演。年末,上海站二轮巡演即将拉开帷幕,两部作品将共计演出超过90场。制作人张志林告诉采访人员: “一般音乐、舞美制作精良的音乐剧,要想收回成本,通常要演出过百场,所以我们能仰赖的唯有品质,以及对好故事、好作品的追求。”
很多人将2002年视为音乐剧“引进时代”的起点。以《音乐之声》 《剧院魅影》 《妈妈咪呀!》为代表的欧美经典IP构成了国内观众对音乐剧的第一印象。百老汇和西区之后,日本四季剧团《想变成人的猫》、德语音乐剧《莫扎特》 《伊丽莎白》、法语音乐剧《摇滚莫扎特》 《罗密欧与朱丽叶》以及韩国的诸多原创及翻排、改编作品接踵而至,培养了庞大的音乐剧市场,也让很多业内人士开始深受海外成熟制作模式的启发。近20年的积累与实践,让华语音乐剧在自制领域有了更多的底气和发言权,而上海,作为引进剧来华的首选地、首演地、首发地,自然而言成为国际交流合作的“首站”和“前哨”,拥有发现前沿动态,孵化、培育原创音乐剧的先天条件。
音乐剧!《伪装者》《悟空》《南唐后主》《阿兔酱紫》等“爆款”接踵而至,华语原创音乐剧迎来井喷年
文章插图

从海外引进到自主创作,从资源整合到孵化原创,以上汽·上海文化广场为代表的本土“音乐剧航母”,经过十年的积累与沉淀,正在从一个城市地标向一个音乐剧生态系统迈进。而今年,原创音乐剧孵化计划迎来大丰收,首批三部作品《生死签》《南唐后主》 《对不起,我忘了》经过近三年打磨,已经逐一“呱呱坠地”。同时,自制作品中文版音乐剧《春之觉醒》 《我的遗愿清单》 《拉赫玛尼诺夫》也开启新一轮演出,预计全国巡演总场次有望突破250场。
除了有上汽·上海文化广场提供的大平台、大舞台,上海还有很多像“星空间”这样的小舞台——诞生了全年演出380场的沉浸式音乐剧《阿波罗尼亚》,大小舞台合力迸发,培育更成熟的产业要素。上海原创音乐剧在品牌化商演驻场道路上不断开拓,披荆斩棘。 “在共舞台看完《沉默的真相》散场急赶地铁,转弯碰到‘星空间’守候在演员通道的粉丝们,一时恍惚以为自己在百老汇。”张洁说。闻名遐迩的音乐剧品牌中, “华语制造”的矩阵能赫然在列,行业人长久以来的梦想,已在眼前。

作者:童薇菁
编辑:汪荔诚
责任编辑:王雪瑛
【 音乐剧!《伪装者》《悟空》《南唐后主》《阿兔酱紫》等“爆款”接踵而至,华语原创音乐剧迎来井喷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