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歌剧《白毛女》唱响第四届中国歌剧节 观众线上体验经典魅力

央广网北京11月25日消息(采访人员赵子轩) 以歌剧形式诞生 , 并被改编为电影、话剧、芭蕾舞剧、电视剧等多种文艺形式与广大观众见面 , 经典剧目《白毛女》的故事深入人心 , 影响一代代中华儿女 。 11月23日晚 , 随着《北风吹》的旋律响起 , 歌剧《白毛女》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在第四届中国歌剧节隆重上演 , 让观众感受红色经典民族歌剧的无限魅力 。
【经典|歌剧《白毛女》唱响第四届中国歌剧节 观众线上体验经典魅力】经典歌剧永远唱响
歌剧《白毛女》是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在“新秧歌运动”中创作出的中国第一部新歌剧 , 也是民族歌剧的里程碑 , 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 作品极富有创造性地将诗、歌、舞三者融合 , 从整体结构来看 , 将民族传统戏曲的分场方法吸取而来 , 让场景多变、灵活;从歌剧语言来看 , 继承了中国戏曲的唱白兼用的叙述方式 , 清晰呈现故事发展阶段;从音乐方面来看 , 采用了中国北方民间音乐的曲调 , 吸收了戏曲音乐及其表现手法 , 并借鉴西方歌剧的创作经验 , 形成独特的民族风味;从表演方式来看 , 结合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手段 , 借鉴舞蹈身段和念白韵律 , 更易于让群众理解 。
经典|歌剧《白毛女》唱响第四届中国歌剧节 观众线上体验经典魅力
文章图片

歌剧《白毛女》演出现场(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 央广网发)
自1945年在延安公演取得极大成功以来 , 歌剧《白毛女》不断登上舞台 , 充分发挥了艺术作品的感染力量 , 并起到巨大的宣传教育作用 。 作品中《北风吹》《十里风雪》《扎红头绳》等经典唱段 , 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铭记于心的经典旋律 。
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歌剧《白毛女》以晋察冀边区“白毛仙姑”的民间传说为主要素材 , 并根据当时革命斗争的现实进行提炼和加工 , 创造性的以歌剧为呈现方式进行改编 。 故事发生在1934年的华北农村 , 佃农杨白劳在压迫下 , 不得不卖掉女儿喜儿抵债 , 随后含恨自杀 。 被地主黄世仁污辱后 , 喜儿为报血海深仇躲进深山 , 因长期缺盐 , 浑身毛发变白 , 成为村民们传说中的“白毛仙姑” 。 八路军到来 , 黄世仁等被公审法办 , 喜儿获得了彻底的翻身 , 开始了新生活 。
经典|歌剧《白毛女》唱响第四届中国歌剧节 观众线上体验经典魅力
文章图片

歌剧《白毛女》演出现场(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 央广网发)
通过杨白劳和喜儿父女两代人的悲惨遭遇 , 该剧深刻揭示了尖锐的阶级矛盾 , 形象地说明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 , 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 , 指出了农民翻身解放的必由之路 。 同时 , 作品以深刻的现实主义手法揭露出这场悲剧的深刻根源 , 又保持浪漫主义的基调 , 在人物形象塑造、情节安排等方面 , 表达了人民群众强烈的理想和愿望 。 业内评论歌剧《白毛女》“通过喜儿、杨白劳、王大春等鲜活的人物形象 , 营造出强烈的戏剧冲突 , 将深刻的思想主题与典型人物形象相结合 , 成为无数中国人心目中的经典文艺作品 , 至今仍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 。 ”
专家观点
《歌剧》杂志主编游暐之表示 , 在文化娱乐极端丰富的今天 , 如何针对不同的受众 , 创作大民众喜闻乐见的作品 , 真正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 是当今文艺工作者必须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 当然,任何的创作都离不开两点 , 一是民族的 , 二是生活的 。 我想 , 这才是歌剧《白毛女》不断复排最根本的意义所在 。
著名音乐学家居其宏认为 , 民族歌剧是我国歌剧艺术中的一个瑰宝、一朵奇葩 。 尽管新时期以来遭到严峻的挑战,陷入“一脉单传”的窘境 , 但其光荣历史和巨大成就不能抹煞 , 其丰富创作经验的主体在今天非但并未过时 , 且仍蕴藏着强大的生命能量 。 当代歌剧家和作曲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 , 就是认真总结民族歌剧创作的历史经验 , 反思其中的得失 , 兴其利而除其弊 , 让它在新世纪我国歌剧舞台上和中国人民的歌剧生活中 , 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