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山歌|才俊的炼成|潘倩:为客家山歌剧而生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采访人员 符畅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采访人员 宋金峪
“竹板一打闹洋洋 , 五句歌子唱开场;先向亲人问声好 , 恭祝大家身健康 , 家庭美满幸福长……”打开桌面上的补光灯 , 左手有节奏地打着竹板 , 一开嗓就是一曲高亢清亮的客家山歌 。 歌声在房间里久久萦绕 , 也穿过手机镜头 , 直触屏幕前网友的心底 。 “天籁之音”“涯(我)也想来学唱”“客家百灵”……在抖音平台 , 国家一级演员、“文华”表演奖获得者、青年山歌剧表演艺术家潘倩 , 收获了一批忠实的“粉丝” 。
自2003年进入梅州市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梅州市山歌剧团)工作以来 , 潘倩不断充实自我、创新形式 , 为客家山歌(剧)的传承发扬贡献力量:带徒弟、送课下基层、办音乐会、发专辑、成立潘倩文化交流(客家山歌剧)工作室……“两个字 , 就是热爱 。 ”她说 , “我希望能一直留在人民的舞台上 , 将客家山歌(剧)文化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 永不停步 。 ”
天赋加努力
“客家百灵”坚守山歌剧舞台
潘倩是土生土长的梅州兴宁人 , 从小就特别喜欢唱歌 , 尤其是红歌 。 因为天生嗓音条件优越 , 1999年还在上初中的她 , 被梅州市山歌剧团选中 , 进入梅州市艺术学校接受山歌剧表演的专业训练 , 从此 , 她与客家山歌剧结下不解之缘 。
客家山歌|才俊的炼成|潘倩:为客家山歌剧而生
本文图片

艺校尚未毕业 , 潘倩就在大型山歌剧《等郎妹》中饰演少年润月 , 凭借出色的表现而崭露头角 。 2005年 , 梅州市山歌剧团开始打造山歌剧《山魂》 , 这时期剧团正陷入演员青黄不接的困境 , 主创团队决定“冒险”启用新人潘倩担任女主角“阿美” 。 为了演好人物 , 潘倩每天付出比其他人更多的努力排练 , 功夫不负有心人 , 她凭此剧获得广东省第九届艺术节表演“一等奖” , 这也是她艺术生涯中的首个大奖 。
“我真正走上演戏的道路 , 就是从这部剧开始的 。 以前不觉得自己有表演的天赋 , 但这时我突然发现 , 自己怎么那么喜欢演戏 , 简直上瘾了一样 。 ”潘倩说 。
2008年 , 梅州市山歌剧团开始打造大型山歌剧《桃花雨》 , 由于资历尚浅 , 潘倩只能起初只能坐在“替补席” , 但“一根筋”的她没有气馁 , 始终跟在一线主演的后边 , 听导演讲戏、示范 。 后来 , 一线主演因身体原因无法出演 , 机会便降临到潘倩头上 。 潘倩也不负众望 , 出色地把握住了主角“桃子”这一角色 。 2010年凭借该剧 , 潘倩在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上荣获中国戏剧界国家最高奖项“文华”表演奖 , 那一年 , 她只有28岁 。
“一直以来我的心态就是做好自己 , 唱好每一首歌、演好每一场戏 , 并不会把奖项看得特别重 。 但获得这个大奖 , 是对我的一种认可 , 心里还是很激动和自豪的 。 ”潘倩说 。
客家山歌|才俊的炼成|潘倩:为客家山歌剧而生
本文图片

实际上 , 排一部山歌剧 , 从创作到定角色 , 再到排练和最终演出 , 至少需要三年时间 。 潘倩也深刻意识到 , 作为一名专业演员 , 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技巧 , 生活的阅历和艺术的沉淀也很重要 。 此后数年来 , 潘倩四处求学 , 转益多师 , 2013年从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毕业 。
“与其说我成就舞台 , 不如说舞台成就我 。 ”潘倩说 , 演员和角色之间也是相互成就的过程 , 演员揣摩和了解每一个角色 , 而角色身上又会带着演员自己的影子 。 近20年来 , 她一直坚守在梅州市山歌剧团 , 认真扮演好每一个角色 , 为观众献上精彩的演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