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尧臣|试述梅尧臣的书学思想及其对书法的贡献

葛锦明
第1049期
内容提要:梅尧臣作为北宋著名诗人 , 在书法上也有着鲜明的书学思想 。 他主张书法与人的道德品格息息相关 , 那些能够在书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人必定是在为人品格道德修养和社会贡献上都同样杰出的人 。 他给我们留下了“古人皆能书 , 独其贤者留”的名句 。 梅尧臣在书法上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一是对宣州诸葛高散卓笔的推广应用 , 影响宋代及以后至今的书风;二是对南唐后失传的澄心堂纸(宣纸)进行的抢救仿制恢复生产 , 使这一中华瑰宝得以绵延不绝 。
主题词:梅尧臣 书学思想 书法贡献
梅尧臣(1002—1060) , 字圣俞 , 北宋著名诗人 , 安徽宣城人 。 因宣城古名宛陵 , 故世称“梅宛陵”、“宛陵先生” 。 宋仁宗时赐同进士出身 , 授国子监直讲 , 后迁尚书都官员外郎 , 故又称“梅直讲”“梅都官” 。 梅尧臣少即能诗 , 与苏舜钦齐名 , 并称“苏梅” 。 与欧阳修往还交厚 。 他曾和欧阳修、尹诛一起发动了一次影响深远的诗文革新运动 。 反对空洞浮艳的西昆体 , 主张诗歌要面向现实 , 因事而作 , 风格要“平淡”“清丽” 。 对苏轼、王安石、陆游等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 因此也被称为宋诗开山祖师 。 存世有《宛陵先生文集》共六十卷 , 约2900篇包括诗歌、文赋作品 , 留下了诸如《田家语》《鲁山山行》《东溪》等脍炙人口的诗篇 。
梅尧臣作为北宋时代杰出的诗人、文学家 , 当然少不了与文字、书法有着密切联系 。 虽然梅尧臣的书法未见史传 , 亦无墨迹传世 , 他自己在诗中曾经说过“我不善书心每愧” 。 但是从他的作品中我们仍然可以发现他写过一些有关书法的诗作 , 表达过他对于书法的一些思想观点 , 特别是他还对书法作出过相当的贡献 。 本文试就这方面进行论述 。
一、古人皆能书 , 独其贤者留
宋嘉祐四年(1059) , 梅尧臣时在汴京 , 与欧阳修诗文唱和 。 欧阳修写了一篇《世人作肥字说》:
世之人有喜作肥字者 , 正如厚皮馒头 , 食之未必不佳 , 而视其为状 , 已可知其俗物 。 字法中绝 , 将五十年 , 近日稍稍知以字书为贵 , 而追迹前贤 , 未有三数人 。 古之人皆能书 , 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 。 然后世不推此 , 但务于书 , 不知前日工书随与纸墨泯弃者 , 不可胜数也 。 使颜公书虽不佳 , 后世见者必宝也 。 杨凝式以直言谏其父 , 其节见于艰危 , 李建中清慎温雅 , 爱其书者 , 兼取其为人也 。 岂有其实 , 然后存之久邪?非自古贤哲必能书也 , 惟贤者能存尔 , 其余泯泯,不复见尔 。
这篇文章表达了欧阳修坚持中国书法史上一个传统的观点 , 即“书如其人 , 心正则笔正” 。 从儒家传统的文化立场 , 以人品、道德的角度去审视书法作品 , 认为颜真卿、杨凝式、李建中三人的书法作品之所以能流传 , 原因在于他们都具有高尚的人品道德 。
梅尧臣|试述梅尧臣的书学思想及其对书法的贡献
文章图片

打开百度APP看高清图片
有意思的是梅尧臣看了这篇文章以后 , 循其文意 , 写下了《韵语答永叔内翰》这首诗作:

世人作肥字 , 正如论馒头 。
厚皮虽然佳 , 俗物已可羞 。
字法叹中绝 , 今将五十秋 。
近日稍稍贵 , 追踪慕前流 。
曾未三数人 , 得与古昔俦 。
古人皆能书 , 独其贤者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