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选登|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博物馆合作模式探索及展望( 四 )


中小博物馆贴近基层、贴近大众 , 三地中小博物馆需要找准定位 , 革新思路 , 根据自身特点 , 在基层文化建设中扬长避短 , 实现差异化发展 , 发挥保存地方历史与弘扬地域文化的重要优势 , 努力成为区域文化的重要传承者、弘扬者、引领者 。
2.加大跨界联动 , 共建区域文化
一个地区单一专业的文化机构力量单薄 , 往往难以满足公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 博物馆与图书馆、档案馆、美术馆等文化场馆 , 虽然有着不同的功能侧重与社会分工 , 但是同属于公共文化服务机构 , 在馆藏资源、展示、宣传、服务惠民等方面各有优势和不足 。
博物馆、美术馆具备举办文化类展览的场馆和设施 , 而展览需要的与区域历史文化相关的档案、古籍却多收藏于缺少展示空间的图书馆、档案馆 , 图书馆、档案馆等单位优质的文化资源则需要更专业的展示平台 。 互补的需求使资源整合与多馆联动成为可能 , 各文化机构应相互支持、密切合作 , 实现资源、空间、信息的共建共享 , 深化各自的服务内容和形式 , 更好地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 。
3.加深文旅联动 , 引领发展新业态
2018年3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与国家旅游局整合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 开启了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新征程 。 与传统观光旅游相比 , 文化旅游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 , 成为旅游产业发展升级的重要方向 。 作为地域文化的重要标志 , 博物馆逐渐成为公众文化旅游的热门打卡地 。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UNWTO)统计 , 几十年来全世界的旅游人数呈指数级增长 。 2010年世界游客人数为1亿 , 2030年这一数字将有望达到18亿 。 专家预测 , 到2050年 , 世界人口将从70多亿增长到98亿 , 城市人口大规模增长 , 并逐渐转变为参与型高素质市民 , 博物馆必将迎来更多观众 。 面对这一趋势 , 京津冀博物馆应牢牢把握住区域一体化发展机遇 , 强化博物馆区域性文化中枢的地位 , 打造地域文化名片 , 联动旅游景点以增强吸引力 , 推动文化、旅游良性发展 。
2019年底 , 突然爆发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 , 对我国正处在高质量转型发展中的文旅产业产生了巨大冲击和深远影响 。 对京津冀三地的文旅产业来说 , 构建常态化防控机制 , 全面提升健康保障能力 , 成为最基本的要求和挑战 。 为此 , 三地博物馆积极推出了云直播、云看展、虚拟景区等新业态 , 这些可以让观众、游客足不出户享受文化服务的新业态无疑将成为应对疫情挑战 , 谋求高质量发展的新方向 。
总之 ,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及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 , 三地博物馆应在优势互补及互利共赢的基本原则下 , 巩固已有的合作成果 , 利用已经搭建好的合作平台 , 带动更多的中小型博物馆和其他文化单位加入 , 聚人心、聚众志 , 共绘最大、最美的同心圆 。
原文《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博物馆合作模式探索及展望》刊于《文物春秋》2021年第5期 , 此处省略注释 。 作者:陈静 焦鹏航 , 河北博物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