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涛|《石涛传》——最努力的画僧,流传下来的只有画,没有佛法( 二 )


1667—1679年,12-13年宣城期间(石涛26-38岁)石涛带着师傅的介绍信来到了宣城 。这13年,石涛一直待宣城,挂单双塔寺(广教寺)等,认识了很多文化和佛教名人:施愚山,梅清,半山和尚等 。经常和朋友一起爬黄山写生,画僧名气越来越大 。石涛一直研究,并和朋友切磋画技的精进,他毕生都在琢磨怎样让他的画更上一层楼 。在宣城期间,石涛于1675年,回松江探望年老多病的师傅旅庵本月,而师傅旅庵本月于第二年1676年于松江去世 。
1680—1686年,6-7年南京期间 。(39-45岁)因南京的一座寺庙邀请,石涛和师兄喝涛一起来到南京 。在这里,石涛看中了南京的长干寺的一个小阁楼,只有六七平米,师兄喝涛看出了石涛中意这个小房间,但房间只能待一人,就建议和石涛分开 。石涛将相依为命,现在一心向佛的师兄托付给一个相识的南京寺庙主持 。本人查不到喝涛师傅到底几几年去世,(按书中,喝涛和石涛大概只差十二岁左右)可以想象石涛失去了两个他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人后,像无根的浮萍,为此他一直在找寻他的生命的“根” 。
石涛虽然自小在佛门长大,但其实内在很天真,他对那个明朝皇族身份的执着只是一种对父母和血缘的念想,他根本没有和父母亲和皇家生活的任何记忆 。
在南京期间,石涛给自己的长干寺小阁楼房间取名“一枝阁” 。取号“苦瓜和尚”,意寓外表光鲜,内心苦涩 。他一直没有停下研究画技的进步,怎样用画技表达他的内心 。
在某次闲逛中,他被一幅画吸引,笔法老练,想买画无奈囊中羞涩,只好尾随老翁至住处,希望能结识那个画画的人 。到住处才知道那位在街角卖画的闲适老翁本人是大名鼎鼎的画家戴本孝(比石涛大21岁),他们彻夜交谈绘画心得,十分相投 。经由戴本孝,石涛进入了南京画界,并又结识了很多人 。
1687—1689年,扬州期间(石涛46—48岁)这时的石涛名声远扬,一到扬州,就把扬州书画界震了震了,这种震动是现在大明星比不上的 。爱好书画的人奔走相告 。孔尚任(比石涛小6岁)写请帖邀请石涛去他举办的秘园雅集,石涛还没想好到底要怎么回,孔尚任又接着派石涛相熟的人来请,怕他不参加聚会 。石涛这个时候对于官场还是保持着一份清醒和冷静 。他参加孔尚任举办的秘园雅集,从而认识了龚贤(比石涛大24岁),査士标(被石涛大37岁) 。
“扬州是当时中国最大的美术品市场,这座城市自身就拥有一大批一流的美术鉴赏家,各地来的画家在这里交汇碰撞,让他们清晰地感受到当时中国最流行的审美意思 。石涛在这里开始有了这个想法:笔墨当随时代 。”(此段全文引用周先生著作)
然后他就被康熙第二次南巡来扬州,亲自点名接见他这个事件冲昏了头脑,回来后热血沸腾了写了两首诗 。他决定要去北京,继承师傅师祖往日在京的荣光 。
1689—1692 北京期间(石涛48-51岁) 。
石涛去北京,是受博尔都的邀请,他拒绝了博尔都的安排,自己找寺庙安身 。不得不说,石涛在人情世故的某方面非常得体,清醒 。他一生有很多朋友,一直相处很好 。
他来北京,带着一个野心勃勃的梦想,要做一个像师傅师祖一样的“国师”,为此他为某大臣写了歌功颂德的诗,他痛苦的发现没人要听他的佛法,大家只认同他的画技 。
博尔都是清朝皇室血统,挂大将军的闲名,爱好书画 。某天,他叫了石涛和王原祁(王与石涛同岁),让世人眼中南北两派的领军人物,强扭在一起给他合画了一幅画 。《坡石墨竹图》非常精彩,当然博尔都费了很多心血让彼此陌生的两位画坛巨擘心意相通一点点时间,哪怕只相通了一点时间,这幅巨作就诞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