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涛|《石涛传》——最努力的画僧,流传下来的只有画,没有佛法( 三 )


博尔都是怎么干的呢?
为了画,他也是拼了 。他不怕得罪石涛,直言让石涛清醒点,理政权远些 。他师傅和师祖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那是清朝初定,朝廷因为考虑政权的稳定,才需要佛法来安定民心,现在黄帝才不关心佛法 。石涛师傅,旅庵本月师傅早看明白了,为此,才早早抽身离开北京回松江去的 。他叫石涛不要想着做高僧,就是好好的画画,不要玩官场政治 。
拿话语刀子捅完石涛后,博尔都又向王原祁开火 。说他这个户部给事中只是一个头衔,里面的账目,内细他什么都不知道,为什么,因为他被排除在那个圈外 。他俩就是画画的人,都不是搞政治的料,好好的画 。
我滴的娘,我太喜欢这个博尔都了,是个明白人 。可能他也是被皇权排斥在外的,所以想的明白,活的明白 。
从那时起,石涛受博尔都那番话点醒了,像做了一场梦,醒了 。
在北京期间,他为博尔都临摹了大量的古画,他在与王原祁合作的那副画中,看到了王原祁扎实的功底,看到自己的不足,刚好他现在可以补上这一课,所以老天爷都安排好了 。(当然王原祁被石涛震撼的更猛烈,因为很多技法和想法都是石涛自创的,王原祁看到了来自民间蓬勃的生命力)
1692—1699 定居扬州(石涛51—58岁)
托在北京的丰厚的润笔费,让石涛在东门外买了一块地皮,作为自己晚年住所,他后来又在小秦淮河边造了一座房子,就是有名的“大涤堂” 。
石涛在北京如日中天的时候,急流勇退到了扬州 。而且还有京官不时从北京带东西给石涛,索画,导致石涛在扬州炽手可热 。
他习惯了和画商砍价,打趣自己“和尚做生意,史无前例” 。
1694年,石涛53岁时,收了弟子高翔((扬州八怪之一,当时6岁) 。这个弟子在师傅1707年去世后的30多年,每年都去祭拜石涛 。这个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师傅,肯定是石涛的为人处世,品格魅力感动了高翔,得到了他发自内心的尊敬 。
1697年,56岁的石涛突然开始蓄发,脱去僧衣,取号“大涤子”,他的新房子“大涤堂”也落成了 。石涛开始对世人不再隐瞒他的身世,开始使用“靖江后人”,“赞之十世孙阿长 。扬州坊间对石涛蓄发脱僧衣之举流言蜚语,他开始很少出门 。
1699年,时年74岁的八大山人从江西出发,受石涛的盛情邀请,和时年58岁的石涛一见如故 。在“大涤堂”从四月初一直住到了初秋 。期间俩人合作画了画,一向和世俗格格不入的八大山人竟然为了石涛的衣食父母(扬州一画商),和石涛又合作画了一幅 。
1700-1707年(石涛59岁-66岁)
一直到去世前,石涛也在不断画画,没有停过笔,永远在怎么构思怎样画一幅好画,为此他努力了一辈子 。到晚年,他的好友也都相继去世,经常来看他的只有他的徒弟高翔 。石涛死前,自己考察扬州很多地方,最后带着高翔说他要葬在蜀岗 。还给自己画了一幅日后的坟墓图 。
石涛他对绘画的不断努力和探索,一直到生命尽头的那种拼搏,最是感染我 。
最后摘录几句石涛的诗词做为本文的结束,谢谢大家花这么长时间阅览我的文章,这只是个人的浅薄之见 。
今人古人,谁师谁体?
但出但入,凭翻笔底 。
(意气奋发的石涛)
何当遍绕梅花树,
头白依旧未有家
(失落的石涛)
《庚寅除夜诗》的第二首(晚年对自己一生总结的石涛)
白头懵懂话难前,
花甲之年谢上天 。
家国不知何处是,
僧投寺里活神仙 。
如痴如醉非时荐,
似马似牛画刻全 。
不有同侪曾递问,
梦骑龙背打秋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