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心|闽南夜话|童年的屋顶

·
·
水心|闽南夜话|童年的屋顶
本文图片

童年的屋顶
作者 /水心
原载于《厦门日报》城市副刊
乡下的孩子 , 除了流连于田间地头 , 还不忘那方屋顶 。
【水心|闽南夜话|童年的屋顶】爷爷那辈人建的“九架仔厝” , 后落的屋顶是瓦当屋檐 , 前落的屋顶是条石平板;父辈建的“七架仔厝” , 屋顶全是条石平板 。
水心|闽南夜话|童年的屋顶
本文图片

小时候的夏天 , 我们几个兄弟姐妹总喜欢上屋顶 , 有时是玩游戏 , 有时是劳动 。 爷爷建的“九架仔厝”屋顶 , 后落的两边 , 有小阁楼 , 里面排列着储藏谷物的大陶缸 , 总有麻雀会飞进去筑巢 。 我们会钻进阁楼玩捉迷藏 , 躲在陶缸后 , 甚至是钻进空荡荡的大陶缸内 , 再轻轻盖上盖 , 就很难被发现 。 有一次 , 堂弟钻进大陶缸内 , 大家找来找去 , 心急如焚 , 直到霞光染红了屋顶 , 才在众多的大陶缸中发现了他 , 他已经在大陶缸内睡着了 , 还流着口水 。
“九架仔厝”前落的屋顶 , 是条石平板 , 爷爷铺上了一层红砖 , 平平坦坦 , 在阳光下泛着红润的光泽 , 最适合在上面晒稻谷、花生和豆子 。 盛夏来临 , 我拿起木耙子 , 均匀地铺开收割来的稻谷 , 金黄的稻谷覆盖了红砖 , 屋顶变成了一片金黄 , 散发着特有的谷香 。 大清早晒谷 , 黄昏时分 , 便又得收起 , 用木耙子将稻谷聚拢成堆 , 明日清早再铺开 , 如此反复 , 一星期后 , 便可收入大陶缸中 。 晾晒稻谷 , 最急人的是西北雨 , 经常在下午三点多时 , 西北的天边涌来浓浓乌云 , 一阵骤风袭来 , 雨就倾盆而下 , 一会儿又雨过天晴 。 每当这个时候 , 家里大人小孩都要齐上阵 , 奔上屋顶 , 拿木耙子扫帚 , 把所有谷物聚拢起来 , 再用袋子装好或拉上遮雨膜 , 避免稻谷被雨淋湿了 。 有时候 , 我们忙活半天 , 可只下了两三点雨 , 乌云便散开了 , 大人们都松了口气 , 孩子们却很懊恼 , 为什么不下雨呢?下雨了就可以去撒欢啦 。
水心|闽南夜话|童年的屋顶
本文图片

日薄西山 , 屋顶很是热闹 。 我们带上小桌子和矮凳 , 把晚饭搬上屋顶 , 来一场露天野餐 。 一家人围坐在小桌旁喝着米粥 , 微微的凉风吹过 , 消了不少暑热 。 当最后的一道霞光隐没 , 星空便亮了 。 我们最喜欢铺上凉席 , 横七竖八地躺着仰望星空 。 若是圆月夜 , 我们更是极尽眼力 , 想寻找月亮上嫦娥的身影 。 经常有飞机经过 , 我们这些从没乘坐过飞机的孩子 , 便念想着什么时候能坐上飞机 。 偶尔有流星划过天际 , 更是激起我们无尽的遐想 , 邻家的女孩用闽南话轻唱着歌曲 , 无论是《走船人的心声》还是《望春风》 , 都会让我们安静地听上好会儿 , 然后跟着哼起来 。
那时候的夏日 , 暑气难熬 , 我们都是在屋顶上过夜的 , 一直到中秋后 , 秋风乍起 , 才卷起凉席 , 回到房间睡觉 。 一直到长大成人 , 读到《淮南子·原道训》的“以天为盖 , 以地为舆”一句 , 才明白 , 在屋顶睡觉过夜 , 还挺有诗意 。 夏夜的星空为被 , 红砖的屋顶为席 , 这是现代人无法享受的“露营”吧 。
水心|闽南夜话|童年的屋顶
本文图片

只可惜 , 光阴没有在屋顶上停留 , “九架仔厝”和“七架仔厝”陆续被拆了翻建 , 到处都是新式的楼房 。 少有人家会上到屋顶晾晒谷物了 , 没有小孩会跑上屋顶玩游戏了 , 没有人会在屋顶睡觉过夜了 , 更没有人会在屋顶唱歌了 。 我已人到中年 , 但还是爱跑上屋顶 , 看看星空 , 吹吹凉风 , 追追西北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