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我爱远山的野火 烧赤暮色里一湖波”( 四 )


这封写于1990年4月的信说到“南湖诗社”和当年赵先生与我父亲一起在诗社中的几位诗友 , 如查良铮(穆旦)、林蒲夫妇(林振述 , 陈三苏)、向长青、刘兆吉等 。
南湖诗社的建立缘起于湘黔滇旅行团时期 , 创始人是刘兆吉和向长青 。 刘兆吉当时承担了在闻一多先生指导下搜集民间诗词的任务 , 两人常常一起写 , 一起讨论诗歌 。 向长青提出到达昆明后约一些爱好诗歌的同学组织诗社 , 出版诗刊 。 后在朱自清、闻一多等老师的支持和鼓励下 , 于1938年5月10日在蒙自成立南湖诗社 。 因文法学院坐落于南湖之滨 , 便定名为南湖诗社 , 社员主要有向长青、刘兆吉、刘重德、刘绶松、陈士林、陈三苏、李敬亭、周定一、林蒲、赵瑞蕻、穆旦等20余人 。 此后不久 , 蒙自文法学院迁到了昆明 , 南湖诗社也改称“高原文艺社”了 。
“南湖诗社”的诗友们所写的部分诗 , 如今我们可以从《西南联大现代诗钞》一书中读到 。
父亲生前很少向我提及“南湖诗社” , 当年他在蒙自写的“南湖短歌” , 还是我偶然从他的学生邵燕祥先生写的一本诗歌评论集《我的诗人词典》中读到的 。 写于1938年的“南湖短歌”全文如下:
我远来是为的这一园花 。 /你问我的家吗?/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 。 /我远来是为的这一湖水 。 /我走得有点累 , /让我枕着湖水睡一睡 。 /让湖风吹散我的梦 , /让落花堆满我的胸 , /让梦里听一声故国的钟 。 /我梦里沿着湖堤走 , /影子伴着湖堤柳 , /向晚霞挥动我的手 。 /我梦见江南的三月天 , /我梦见塞上的风如剪 , /我梦见旅途听雨鸣 。 /我爱梦里的牛铃响 。 /隐隐地响过小城旁 , /带走我梦里多少惆怅!/我爱远山的野火 , /烧赤暮色里一湖波 , /在暮声里我放声高歌 。 /我唱出远山的一段愁 , /我唱出满天星斗 , /我月下傍着小城走 。 /我在这小城里学着异乡话 , /你问我的家吗?/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 。
邵先生写道:这首诗那流畅的话语 , 跳荡的节奏 , 使我一下子体会到 , 当年大学生经过逃难式的长途跋涉 , 终于在大后方小城镇安顿下来那份愉快心情 。
我虽然没有我父亲的那种经历 , 但读着诗仿佛身到蒙自 , 到达了与战地和被日寇占领了的沦陷区反差很大的平静小城 , 在南湖边既有几分陶醉 , 又撩起了难以排遣的对故乡的思念 。 我父亲写的这首诗即景生情 , 其实是心灵的表现 , 诗短而韵味悠长 。 “我爱远山的野火 , 烧赤暮色里一湖波”这一句尤其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
赵瑞蕻先生信中提到的几位诗友中的向长青我比较熟悉 , 我叫他向伯伯 , 是我父亲北大的同学 。 上个世纪50年代 , 他和我母亲都曾在北京业余群众艺术馆工作 。 他瘦而高 , 成天香烟不离手 , 左手的手指熏黄了 , 一口湖南长沙话 , 高度近视 。 头发长得总是把左边的眼镜片遮住 , 仅存的几幅西南联大时期照片中的向伯伯也是这样的 。 他具体的工作不很清楚 , 大约是编辑或搞创作 。 每次我到艺术馆 , 都见他在图书馆内看书或写作 , 看我来了总是问上一句:“你父亲可好?”每每递给我一块糖 , 不知为何此时我总想起孔乙己 。 80年代某日 , 向伯伯夹着一个手稿本到我家里 , 他把本子交给父亲 , 说你先看看 , 能不能出版 。 他走后 , 我翻阅了一下本子 , 都是诗 , 年代从30年代到新中国成立初期 , 我想肯定有在“南湖诗社”写的一些诗 。 不过没几天 , 我父亲还没看完 , 不知为何向伯伯又把手稿本拿走了 。 现在查看《西南联大现代诗钞》 , 作为“南湖诗社”发起人之一的向伯伯 , 《诗钞》中却没有收录一首他的诗 , 遗憾!向伯伯1985年去世 , 不知道现在那手稿是否还在他的子女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