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寿州窑瓷器釉色之美

寿州窑作为唐代六大名窑之一,釉色主要以青瓷、黄釉瓷著名。

寿州窑以中原文化为主,并兼具南北方文化,以独具特色的黄釉瓷器在当时“南青北白”的釉色装饰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丰富了唐时期的釉色种类,并为唐之后颜色釉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它创烧于南朝时期,中间经历初唐、盛唐,最终停烧于唐朝末期,前后共经历400余年。

唐代#寿州窑瓷器釉色之美
文章插图


| 釉色之美——黄釉 |

唐朝,饮茶斗茶之风较为盛行,陆羽《茶经》一书中曾提到寿州窑,这是寿州窑首次在史书中被提到,也是整个江淮地区首次被提到的历史文献记载的窑场。陆羽在书中主要是从品茶的角度出发,在《茶经》一书对寿州窑评价中提到“寿州瓷黄,茶色紫”,并把寿州窑产品排在岳、鼎、越州窑之后,在洪州窑之前。

另外在《增补古今瓷器源流考》中也有“江南寿州唐时烧造,其瓷色黄”的记载,这足以说明寿州窑在当时的地位。对于我们研究寿州窑瓷器的釉色演化提供了一条重大的历史依据,也足以说明寿州窑黄釉在当时的影响。

唐代#寿州窑瓷器釉色之美
文章插图


寿州窑黄釉瓷在唐代制瓷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从其釉色来看,黄色本身就给人以温暖、明朗、热烈之感,并被历代的人们所喜爱,更被历代陶瓷业作为彩釉或施釉或画彩,在当时都以黄色为美。远在二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很多瓷器上都会使用黄色纹饰来进行勾绘。

早在秦汉时期就出现了低温黄釉陶器,这种釉陶主要以铅的化合物为助溶剂,以铁作为主要着色剂,表面呈现出黄褐色,釉面光泽度强,平整光滑。到了唐朝时期,寿州窑黄釉的陶、瓷器开始得到较好的发展,无论是从技术上、质量上还是造型上都有着明显的提高,从此寿州窑的黄釉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唐代#寿州窑瓷器釉色之美
文章插图


寿州窑黄釉瓷器在唐代尽管比不上邢窑、越窑,但它以独具特色的黄釉被人们所知,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唐盛时期,瓷器因独特的釉色、实用的造型,逐渐被广大百姓所接受,独具特色的风格与需求量的增加,促进了唐代制瓷产业的兴起于发展。

随着烧成技术的提高,寿州窑把以往的还原焰改为氧化焰,使釉色呈现出蜡黄、金黄、鳝鱼黄、黄绿、酱黄、青黄等多种颜色,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纯正的蜡黄釉色。

唐代#寿州窑瓷器釉色之美
文章插图


寿州窑由青瓷向黄瓷的这一转变是在继承已有黄釉陶瓷器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深化与发展,加之独特的地理条件发展起来的。在中国陶瓷工艺的发展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是从北朝晚期出现白瓷之后,出现的又一种单色釉种——黄釉,同时也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在当时唐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水平高速发展,社会经济处于上升的发展阶段,文化的先进促进了各个行业的发展。在当时,寿州窑瓷器选择以黄色为主,不仅反映出普通大众当时的审美爱好,同时也是天下太平的美好寓意,反映了当时的生活状态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唐代#寿州窑瓷器釉色之美
文章插图


| 寿州窑釉色的美学特征 |

1、浑然天成的质朴之美寿州窑早期生产的器物主要以青瓷为主,从南朝就开始烧造出了胎质坚硬、釉色莹亮的青瓷,此后一直延烧至隋,再到唐代时所盛行的黄釉瓷器。由于寿州窑的瓷器的胎体非常厚重,制作瓷器的胎土取自当地,一般未经淘洗,因此,在烧之前都会在表层施一层白色化妆土,用化妆土来掩盖本身胎土的粗糙,最后再罩一层黄色釉,所以看上去尽管光滑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