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寿州窑瓷器釉色之美( 二 )



但表面还是有一些泥土本身的肌理漏出,这也是使得寿州窑瓷器呈现其古拙质朴的一大因素,总体来看,古代寿州窑器物是一种基于日常民用的造物艺术实践,它生产的目标群体主要为普通老百姓,因此,在原料的选取、制作及工艺方面就没有官窑瓷器那么讲究,最终呈现出在满足普通大众使用基础上的一种“朴素之美”。

唐代#寿州窑瓷器釉色之美
文章插图


2、自然天成的流动之美
寿州窑生产的瓷器之釉色流动大致可分为两种效果,一种是釉不及底,只在器物的上半部分施釉,在烧制的过程中器身下部会形成釉色自然流动的效果,因为烧制的偶然性及釉色特性,每件产品釉色流动是不会相同的,这就自然而然形成不同的釉色流动之美,而且是独一无二的。第二种流动效果就是通体施釉后,因为其表面胎质的粗糙,造成的釉色小面积不均匀形成的小范围流动,这种因不均匀产生的流动让寿州窑的瓷器更增添了些许自然天成的意趣之美。

唐代#寿州窑瓷器釉色之美
文章插图


寿州窑产品中因罐类、壶等器物整体偏大,由于器型过大,施釉一般使用刷釉法,这就容易造成刷痕且釉层不均匀,以及在窑中所放位置不同,常常因一件器物在烧制时,不同部位受热不均匀,而造成同一件器物的不同部位发色不一致。

加之寿州窑使用的瓷土为当地得“拌子土”,这种土由于含砂较多,所以胎体显得厚重且表面不光滑,这就使得釉色在胎体上有一种流动之美,凹陷处釉色厚,呈现深黄色调,凸起处釉色以浅黄为主,使得整个釉色或深或浅,给人一种空灵之感。

寿州窑的釉色装饰还有一大特点,便是釉不及底,除内口沿有釉,腹内腔基本无釉,外壁近底足约三分之一处露胎无釉,使得釉色从上往下在随着烧制的温度形成自然流淌之感,在这种看似不经意的流淌装饰也成了黄釉的装饰特色之一,让真个瓷器看起来美仑美奂,更增加了其流动的灵动之美。

3、明快热烈的豪放之美
寿州窑黄釉瓷外形古朴、色彩单纯明快是其最为突出的风格,寿州窑釉色因瓷黄而闻名于世,在黄色系中又以其蜡黄、金黄最为纯正且最具代表性,这也是寿州窑成熟期得以自成一派的基础,寿州窑的黄釉之所以独具特色,还在于其黄釉的丰富性,除最为经典的蜡黄、金黄外,还有鳝鱼黄、褐黄、黄绿、青黄等一系列黄色色系。

安徽蚌埠、淮南、阜阳等地位于淮河两岸,处于中国南北分界线,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与汉民族战争频繁地带,文化多样性及包容性十分明显,同时也就形成了该地开放包容的鲜明特色,生活在这里的人视野更加开阔,性情也较为豪放豁达,如北魏时期孝文帝的改革,便是实现少数民族与汉族大融合的重大转折。
唐代#寿州窑瓷器釉色之美
文章插图
因此,淮河两岸百姓在唐代已融入少数民族风格,少数民族豪放粗犷的性格直接影响了淮南两岸的百姓,使得两淮地区人民性格更加热烈奔放,而这种粗犷的民风和热烈的性情反映在瓷器中便是寿州窑黄釉瓷外形粗犷、色彩明快热烈的整体风格。

寿州窑既没有盲目崇尚去模仿邢窑、定窑的白瓷,也没有跟随越窑的青瓷走下去,而是敢于创新,烧造出独具特色的黄釉瓷。而这种通体饰“黄”的釉色,给人以强烈的单纯豪放之美,也表现了当时制陶工匠们通过瓷器所传达出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