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工作多年,我和一群00后职场新人共情了( 三 )



这一点李文妤同样深有感触 。 面对市场上关于实习生普遍能力强、高颜值的质疑 , 她解释道:“现在的年轻人普遍比较自信 。 而当一个人自信起来、以及有了专业度支撑后 , 整个气质乃至颜值都会上升” 。 所谓的腹有诗书气自华 。
值得注意的是 , 《offer4》其实有意识地将视角对准了更多的普通人 。 “我们不希望他们是活在银幕里的 , 或者让观众觉得我们身边不可能有这样的人 , 而是希望他们更接近于我们身边的人” 。
相比于马琪芮、金子等一开始就被两家公司眷顾 , 凭借一句“加班费”出圈的陈铚研 , 看到带教老师指导施工图时发出的“我是谁?我在哪儿?” , 显然是当代职场人的缩影 。 选择座位时直言不讳想要摸鱼的李冠甲 , 同样说出了职场人的心里话 。

在这种基础上 , 再去拉开的实习生职场成长轨迹 , 也就更具有代表性 。 马琪芮的稳得住的背后 , 是独自一个人熬大夜、克服困意的坚持 , 也有藏身船长之家自我疗愈的心路历程;不断给自己加油打气的陈铚研 , 最终将一万平米的火锅店这个略显荒谬的设定落地 。
而双公司模式 , 也让实习生的成长有了更多维的展示空间 。 北京建院的实习生们一路跌跌撞撞 , 团队协作的考核题目在导则缺失时就给所有人上了严肃的一课;金子所遇到的红线退让原则 , 将实习生们从学校拉进了真实的建筑行业 , 建筑不只是理想更是现实 。


实习生们与带教老师的互动 , 同样让我们能够更深入感受到一个行业的文化传承、从业者的个人魅力 , 而这也是职场生存不可或缺的部分 。 北京建院一带二的手把手教学 , 将文化传承诠释得淋漓尽致 , 带教老师在面试中的幽默风趣和专业性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直向建筑的典型职场氛围、创意先行的风格 , 同样极具代表性 。
《offer4》 , 不只是职场新人的故事“节目走到第四季 , 大家希望看到什么?”邱越提出了这个问题 。
从用户洞察出发 , 她指出:观众的需求正在从最开始的非常细致的“职场生活锦囊” , 转变为到希望从节目中看到自己 , 看到与自己类似的人 , 看到对美好生活、美好职场的向往 。 “大家看综艺不是来上课的 , 而是有一种个人成长的代理满足和消解治愈的作用 。 ”
而关注当下 , 也是一个有生命力的IP最重要的事情 。
以建筑行业透视当下的社会环境与就业环境 , 《offer4》希望给到人以力量 。 当曾经炙手可热的建筑行业转眼间辉煌不再 , 却仍然有满怀热爱的年轻实习生们仍然在提升自我、奔赴热爱 , 仍然有坚守在行业里的人不断打磨作品、坚持传承 。 这也是其他行业人群正在面临的问题 , 而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 这也是一剂强心针 。

另一面 , 则是更严苛的就业环境:市场对优质人才的需求并没有降低 , 但年轻人想要在毕业后拿到心仪的offer却更难了 。 马琪芮、金子等四名实习生同时通过了2家公司的面试 , 但同样的也有人在面试之后黯然离场 , 即使是有着最高学府的加持 。
某种程度上 , 我们虽然在看一群二十岁职场新人的故事 , 但在这个充满变数的职场环境里 , 我们每个人又都被打回了“职场新人” 。 一次次的中年失业危机刷屏背后 , 我们显然必须去直视一些问题:当职场环境不允许躺平只能被迫内卷 , 当裁员厄运降落头顶 , 稳定与追求自我的双向选择里 , 我们又当如何?

不断学习如何在一个并不稳定甚至是下行的行业里苟住、摸鱼和生存 , 正在成为每个职场人的新命题 。 而在年轻的他们身上 , 我们也能找到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