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切片2022:当老板们进了精神科( 二 )


从2020年2—3月的31.52下滑到2022年3—5月的29.62 。

怎么办?熬或者适度折腾?
可以发现 , 稳健、保守的企业发展策略是现阶段创业者较普遍采取的措施 。
小巴在日前的频道推文做过一个投票 , 问题是假如你现在是创业者 , 面对如今的市场环境 , 会怎么选择?
其中有71%的人投给了“优化企业管理促稳健运营”和“收缩业务 , 预防‘黑天鹅事件’” 。 只有27%的人投给了“争取丰厚资本用于扩张市场”“招聘强有力人才以实现颠覆性创新” 。
这与上文的创业者心力不足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 与之相对应的是 , 创业者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也较为有限 。
简单来说就是:“熬” 。 一个河北的石家庄手机店老板说得最直白 , 在新冠病毒病例增长较快 , 感染风险增加的当下环境中 , 他说:“你有病你就治病 , 没病你就干 , 你不干能怎么着?”
另一位广州创业者表示:“大环境来说 , 胳膊拧不过大腿 , 只能逆来顺受 。 ”这类心态可能是相当一部分创业者的心态 。

疫情防控下的广州
在“熬”的过程中 , 有的创业者也会给自己做心理疗愈 。 一个北京的蓝领招聘创业者刘海波对小巴说 , 夜深人静的时候会一个人冥想 。
如今 , 他的心态相对释然:“遇到疫情这样的环境 , 不是坏事 , 本质是自然界对人类的一次自然淘汰 ,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强身健体 , 去向前 , 去重新思考 , 思考我们曾经的商业模式 , 能否在这种环境下生存 。 在最坏的环境才能培养出生命力强的种子 。 ”
但归根结底还是需要有一定的业务支撑 。 虽受疫情影响 , 常规服务业行业招聘需求减少 。 但一些防疫岗位的招聘业务量却增加明显 , 这给了他一定的心理支撑 。
因此 , 更大程度的自我调节就是适当“折腾” , 或多或少取得一定心理成就感 。
在浙江濮院有全国知名的羊毛衫产业 , 在临近濮院的乌镇 , 则是全国旅游重镇 。 今年5月 , 我们去了这两个地方 , 发现因疫情封控造成的来客寥寥的情况下 , 服装档口老板积极地转型私域、直播等新渠道;餐饮店老板会适度开发创新菜 , 吸引笼络本地食客 。

空旷的乌镇风景区大门前的主干道
虽然难以恢复较正常时期的生意规模 , 但至少能延续他们内心的希望 , 更有信心等待解封的日子 。 “总归会过去 , 还是要对国家有信心 。 ”当时在无人的乌镇景区仍然坚持营业的餐饮店老板对我们说道 。
封城之后 , 虞黎达也忐忑地做起了直播 。 他认为直播有两个作用 , 一是尽可能把自己的声音传出去 , 二是可以跟更多人互动 , 通过互动的过程中调节心态 。 “也不是特别孤独 , 好像很多人都能起到帮助的作用 。 ”虞黎达说道 。
这一从零开始的“折腾” , 意外有些效果 。 一是跟全国各地的量体师提供的各行业大佬视频连线 , 帮助量体师提高了声誉 , 拓宽了生意渠道;二是巧合中认识到澳大利亚的华人客户 , 与对方合作开拓了澳大利亚的市场 。
“以前找海外的代理 , 还得跑过去 , 最后可能也没合作成 , 这次封在家里足不出户 , 居然找到了合作伙伴 , 而且从落地培训、市场开发到交付都很快完成了 。 整个过程一分钱没花 。 ”这件事对虞黎达来讲 , 就像黑暗中看到一束闪闪的灯光 。
“那段时间比上班还忙 , 天天在录视频 , 天天做沟通 , 但自己的精气神一下子就起来了 。 ”虞黎达总结那段日子时颇为欣慰 。
一个普通生意人能做出的自强自救的举动 , 可能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