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化龙|【观紫|访谈100】李化龙:曼生文化的再探索-?020

李化龙|【观紫|访谈100】李化龙:曼生文化的再探索-?020
本文图片

栏目采访人员 / 鹤子
人物摄影 / 艾东
拍摄地点 / 李化龙工作室
曼生文化的再探索
×
李化龙
本期 , 我们迎来陈曼生紫砂文化研究者——李化龙 。 从小痴迷于传统文化的他坦言 , 研究陈曼生 , 是一个非常广袤的面 , 了解陈曼生 , 首先要踩着陈曼生的步伐走 , 这是一种时代的一种责任 。
李化龙|【观紫|访谈100】李化龙:曼生文化的再探索-?020
本文图片

为此 , 李化龙老师日复一日 , 用多年的时间 , 以铭文为主线 , 进行学习及考证笔记的梳理 。 对格拉德威尔的“一万小时理论”、赫伯特·西蒙和埃里克森的“十年法则”、中国古话中的“十年磨一剑” , 无一不在陈述一个道理 , 若想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 办成自己想做的事 , 必要条件之一 。 李化龙老师注定以坚定的姿态 , 将曼生文化结合时代的脚步 , 向前走 。
INTERVIEW
访 谈
李化龙|【观紫|访谈100】李化龙:曼生文化的再探索-?020
本文图片

观紫平台专栏采访人员 鹤子HERZ 现场采访实录
观紫: 李老师 , 您在入紫砂行业前 , 享有河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称号 , 在工艺美术方面已有一定的行业认可和地位 , 是什么吸引您进入(紫砂)这一行?
李化龙: 我是2015年到的宜兴丁山 。 到这来呢 , 看似是机缘巧合 。 我觉得人的一生中许多事情都是冥冥注定的 。 我来自河南 , 河南这个地方有汝瓷、钧瓷、官瓷 , 五大窑口中我们占了三个 , 整个河南对陶和瓷并不是非常陌生的 。
我第一次接触到紫砂应该是上大学的时候 , 在学习资料上接触到了陶这方面非常优秀的作品 , 但是仅仅基于书面上的 。 它代表着一种地域文化符号或是一种工艺文化符号 。 这种见识已经在心里边形成一种影子 , 或者是一种共鸣 , 或者是一种吸引 , 但这种吸引并没有找到比较合适的发酵点或者是突破点 。
李化龙|【观紫|访谈100】李化龙:曼生文化的再探索-?020
本文图片

我们河南信阳市是十大名茶绿茶里边很重要的品牌 , 信阳每年都有国际茶博展 , 在那时 , 我作为省大师会被邀参展 , 跟宜兴当地的许多大师有了同台交流的机会 。 在跟紫砂大师的交流过程中 , 我把上学时对宜兴紫砂于书本上认知衔接到了实物上的认知 。 后来呢 , 在与他们交流的几年过程中 , 我对紫砂有了一种物质上的再认识 , 这是一种实质性的认识 , 成为我下一步到丁山来 , 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
在15年的时候我就想到南方来 。 在河南 , 我的身份是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 , 我做的技艺是烙画技艺 。 当时我就想做古老的传统 。 其实所有古老的传统能活至今 , 并且能发展的特别好 , 是因为它们都具有共同点:工艺性、观赏性非常强 , 更重要的它的实用性也是非常强的 。
李化龙|【观紫|访谈100】李化龙:曼生文化的再探索-?020
本文图片

现在我们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喊得特别响的一种口号--见人、见物、见生活 。 见人 , 包括我们的记忆 。 第一他有鲜活的人;第二见物这种东西还要有很强的生命力;第三结合生活 。 所有的工艺品能活下来最重要是有非常强的一种生命力 , 要服务于社会 , 服务于生活 。 我在这种情况下我就开始将烙画跟茶则在一起结合 , 在结合的过程中毫无疑问要奔着“茶”主体走 , 而“茶”主体最终的离不开紫砂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