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顿|《女心理师》:在人生缺口处照进一束光,比“话题”更具意义( 二 )


在尊重专业知识的基础上 , 以多元画风抵达温暖疗愈
知乎上 , 有位专业人士留言:在心理咨询师行业内部 , 一直不看好电视剧能拍好心理咨询行业 。 因为有太多隐私和伦理限制 , 不适合暴露给观众;也因为心理学的高度专业性 , 让艺术表现力难有施展空间 。
《女心理师》在男主角钱开逸身上投射了“观众视角” 。 他与贺顿相识相知的过程 , 伴随着他对心理学从一知半解到建立严谨态度的认知转变 。 钱开逸坐镇的电台直播间 , 则犹如剧中“小贴士”时间 , 借深夜节目自然输出心理学的大众科普 。 由此 , 剧里的听众、网友 , 现实里的观众都会明晰 , 心理咨询绝非一蹴而就的“神话” , 而是一条长期战线 。 兼具硬核的专业知识与春风拂面的主播心灵鸡汤 , 一张一弛间 , 心理咨询找到了电视剧的最佳落点 。
贡献惊喜的还在于影像风格 。 剧集大胆探索“文戏武拍” , 将现实中相对静止的心理咨询过程 , 转变成极具张力的运动画面 。 带有悬疑色彩的运镜、凌厉的调色 , 都直指来访者内心的挣扎 , 以视觉冲击营造出沉浸观感 。 而独具巧思的“异空间美学”借用了类型片“回到现场”的手法 , 让心理话题在剖玄解析间弥合了学理的壁垒 。
除了悬疑气息 , 温暖与诙谐的画风也构筑了剧中的复调叙事 。 贺顿与汤莉莉的闺蜜关系 , 不是如今网上讨伐的“塑料姐妹情” , 而是真心换真心 。 好姐妹被恶意揣测 , 贺顿巧用专业知识替莉莉挽回声誉 。 医者难自医 , 心上有伤的贺顿 , 也总能在脆弱与不堪时得到好闺蜜无私的援手 。 转到贺顿与钱开逸的相处日常 , 常有喜感扑面而来 。 男主角追爱路上的丝丝笨拙与质朴 , 调和了紧张气氛 , 亦为此后女心理师的治愈与被治愈埋下伏笔 。
多元画风带来的不是剧情割裂 。 相反 , 它为严肃的心理话题留出呼吸的“气口” , 让剧作真正有望实现疏导情绪、引导着观众抵达温暖疗愈的彼岸 。 这也是为什么 , 《女心理师》在主线的心理咨询场外 , 细腻地推进亲情、友情、爱情关系 , 人物相互的情愫能凝结出爱的力量 , 而“万物都有裂痕 , 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 也是爱的入口”——就像主创期许的 , 影视剧不是教科书 , 《女心理师》的小目标是不误导 , 大目标是可治愈 。
【编辑:陈文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