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毫无必要的热情》 刘天昭 著
如果说旁观他人在文学叙事中并不鲜见 , 旁观、且不断旁观自我 , 则可能相对稀有 。 三娜对自己的旁观简直无时无处不在 , 不管是出于惯性有表演之嫌时 , 还是真切地要被盛大生活融化之际 , 总有一个仿佛高踞天外的三娜以上帝视角出场 。 上帝三娜观看自己说聪明话的快乐和亢奋 , 停不下来或被迫停下来的尴尬 , 明知道是表演还在表演的虚伪 , 观看自己善于讨好、常常失控的多重人格 , 观看自己的焦虑、脆弱、虚荣、恐惧 。 在现实生活和文学修辞的交界处 , 在情感被触动的临界点 , 旁观者三娜从未缺席 。
旁观者是刘天昭另一个清晰的自我 , 强大的理性总让她试图拉开自己与现实的亲密距离 。 因为旁观 , 她看到:《咖啡厅里只有我自己》中的“我”“奋力钉下的每一句话/都如残骸即刻浮起”;《三生万物》里 , “人生与小说不一样/四季与诗歌不一样/生命与语言不一样/我与我不一样/我来回奔跑”;《侯麦》里 , 她又追问:“我也可以把无边无形的侯麦/压缩成今天电影里的一句台词/但是在这个电影里我是谁/现在写诗的这个人又是谁” 。 这些诗作中的“我” , 不是感情投入的创作主体“我” , 而是观看创作主体的那个“我” 。 这个“我”逃避着易于混淆视听的现实 , 为了更理性地审视自己、了解世界而克制情感 , 对一切可能导致理性迷失的抒情保持警惕 , 自觉维护内在严肃和庄重 。
正因为旁观 , 刘天昭始终在文学对生活的惯性修饰外保持了理智 , 因此她的作品才有了思想锐度 , 也才能不仅止于情绪表达 , 而扎实地、接近客观地去铸造存在 。 还因为她那细密的感受的触角捕捉了太多人生片段 , 放大了太多生活瞬间 , 那些有硬度和韧性的思想便有了安放之处 。 尤其她的文字有灵性甚至妖气 , 又能够成为精准的形象载体 。
【文学|刘天昭:文学修辞下的智力生活】如果我说能从刘天昭的文字中找到钱钟书的机智幽默、萧红的散漫自由、张爱玲的敏感锐利 , 恐怕是一种过分的夸奖 。 但是 , 当震惊于一个天才在文学修辞下的超级智力生活时 , 我为什么要吝啬呢?(责编:李静)
- 好书&《2021年成都儿童文学年度综述》发布,来看看去年有哪些好书?
- 年度|《2021年成都儿童文学年度综述》发布,来看看去年有哪些好书?
- 榜单|发掘大格局大气象作品,《扬子江文学评论》年度榜公布
- 燕飞@民间文学唐宋灵异录(一)
- 文学|专访|王跃文:文学是庄严的事,人间也不可能天天过年
- 中国|让网络文学更好表达当代中国
- 张行方@张行方系列文学作品欣赏之——捧起你的脸(十四行)
- |斩获茅奖入选“企鹅经典”,开启谍战文学风潮 《暗算》已经火了20年
- 读者@斩获茅奖入选“企鹅经典”,开启谍战文学风潮 《暗算》已经火了20年
- 火车#“文学疯子”顾城:杀妻后自尽,留一儿子“木耳”,如今过得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