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戏韵添新意 舞台增魅力(文化市场新观察)( 二 )


这也是一次古今文化的交流碰撞 。《梅》运用两处“戏中戏”舞台——《游园惊梦》和《穆桂英挂帅》 , 演绎梅兰芳复出后的首场演出以及人生的最后一部作品 , 并且邀请专业旦角演员登台演唱 。在这个现代舞台上 , 类似的戏曲元素比比皆是 。从青衣舞蹈的甩袖 , 到手部兰花指法的剪影呈现 , 再到梅兰芳指导徒弟练习动作的片段……一招一式、唱念做打 , 展示了京剧的生动气韵 , 也带领观众充分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 。
“目前国内音乐剧市场上引进剧目较多 。这部音乐剧是一次尝试 , 希望找到中国音乐剧的一种风格 , 既体现戏曲韵味 , 又符合当代审美 , 让观众产生共鸣 。”张笛笛表示 。
艺术表达传递家国情怀
《梅》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 。为了让演员刻画立得住的人物形象 , 创排团队一边在台词等方面下功夫 , 还原年代感 , 另一方面要求演员接受专业戏曲训练 , 从身段等细节上更加贴近角色 。
在艺术表达上 , “他是梅兰芳”和“我是梅兰芳”的双视角贯穿全剧并推进剧情 。同时 , 建构多重舞台的平行空间讲述故事 。在第四场中 , 梅兰芳爱徒李世芳意外离世 。舞台这侧 , 在后台准备演出的梅兰芳得知消息 , 瘫倒在座椅上 , 句句唱词道出心痛 。舞台那侧 , 李世芳在纱帘后隐现 。两重舞台 , 跨越时空 , 遥遥相望 。
值得一提的是 , 《梅》中还有草蛇灰线之处 , 埋进舞台 , 又浮出水面 。剧中梅兰芳说:“座儿在哪儿 , 我就在哪儿” , 铿锵有力 。而戏中戏舞台的《穆桂英挂帅》唱道:“我不挂帅谁挂帅 , 我不领兵谁领兵” , 同样器宇轩昂 。一句台词 , 一句戏词 , 一明一暗 , 相互呼应 , 勾勒出梅兰芳的一身傲骨英豪 , 有对戏曲的坚守与热爱 , 有深厚的家国情怀 。这也是《梅》想要传递的 。“这些精神不会过时 , 需要弘扬 。”张洪生说 。
“大幕落你转身离去 , 留下梅兰芳华传奇 , 锣鼓响又默水袖起 , 扇开合情字藏粉墨……”《梅》的结尾 , 舞台上的演员一同演唱 。古戏台上 , 梅花片片飘落 , 大幕缓缓落下 。首演结束 , 不少观众依然沉浸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