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契诃夫的玫瑰》:契诃夫的“玫瑰”,不带刺( 二 )


契诃夫对待人物的这种平等、客观和包容 , 或许受普希金的影响 , 这种优良传统又被20世纪俄罗斯第三浪潮侨民作家多甫拉托夫继承 。 多甫拉托夫认为 , 这种态度 , “就像月亮一样 , 它既为强盗 , 也为被害人照亮道路” 。
俄罗斯|《契诃夫的玫瑰》:契诃夫的“玫瑰”,不带刺
文章图片

年轻时英俊的契诃夫
自然之子
如果说爱是一种能量的话 , 契诃夫的这种能量应该是大自然赋予的 。 在《契诃夫的玫瑰》中 , 作者以契诃夫对自然的爱为主线 , 勾勒出他的人生 。 是的 , 无论是在契诃夫小说还是戏剧中 , 抑或是与友人的书信中 , 关于山川河流、虫狗鸟鱼、日月星辰的句子可谓俯拾即是 。 因为在生活中 , 契诃夫与大自然是分不开的 , 他就是自然之子 , 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 他种树、种花、种蔬菜 , 亲自挖池塘养鱼 , 他还养狗、养鸡、养鹅 。 作者写道 , 如果有女客人来访 , 契诃夫通常会给她们剪一枝玫瑰花作礼物 , 但是他不舍得那些含苞待放的 , 也不舍得那些花苞初绽的 , 而是挑那种完全绽放的成熟花朵 , 因为这样的花即使不剪 , 很快也会枯萎 。 他懂得欣赏大自然的美 , 也许只有契诃夫能写出大海“温存得像纯真少女的头发”这样的句子 。
俄罗斯作家中 , 很多人都热爱大自然 , 但契诃夫与他们的不同在于:别的作家在公共的森林或花园中散步 , 而契诃夫是在自己亲手栽种的树林中 , 或自己一手规划、精心侍弄的花园中散步 。 而这些树 , 这些花 , 就像契诃夫的孩子一样 , 他不需要天天说多么爱它们 , 他的爱已经在了 。 有了这种爱 , 他再走到大自然的森林中 , 就能很快融入进去 , 就像孩子投进母亲的怀抱一样 。
【俄罗斯|《契诃夫的玫瑰》:契诃夫的“玫瑰”,不带刺】说到亲自耕种 , 许多人会想到晚年的托尔斯泰 。 有一幅著名的画 , 画的就是托尔斯泰躬身耕种的背影 , 那背影多少有点悲壮 。 如果想到 , 这是一位五六十岁的人 , 可能还会觉得有点可怜 。 可是 , 如果你知道这是一位身份显赫的贵族 , 而且是世界级的大文豪 , 是为了践行自己的思想 , 而去耕地 , 这种感觉就五味杂陈了 。 托翁的耕种是大义凛然、慷慨就义式的耕种 。 是旗帜或号角 。 确切地说 , 他耕的不是地 , 他耕的是主义 。 托尔斯泰和那块地之间 , 没有一毛钱关系 。
但契诃夫不 , 他耕地的时候可能不觉得自己是在耕地 , 他只不过是为自己的植物准备适宜生长的土壤 , 就像母亲在给孩子准备舒适的床铺 。 在大自然中挥汗如雨 , 对他来说是一种享受 。 他对大自然是一种天然的、发自内心的爱 , 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 总忍不住想看一眼 , 再看一眼 。 而上面提到的契诃夫对人的爱 , 不过是对大自然的爱、对生命的爱的延续罢了 。
俄罗斯|《契诃夫的玫瑰》:契诃夫的“玫瑰”,不带刺
文章图片

契诃夫的雕像和常年盛开的玫瑰 。 图片为《契诃夫的玫瑰》书中插图 。
有爱有担当
契诃夫对人的深沉的爱 , 也让他在做事的时候非常有担当 。 是的 , 在这方面 , 鲜有人能出其右 。 契诃夫16岁的时候 , 父亲为了躲债 , 举家逃往莫斯科 , 只留下契诃夫一人 。 他一边上学 , 一边尝试写作 , 一边做家教挣钱 , 还寄钱给莫斯科的家人——相当于一个高中生 , 除了自立 , 还要在“安阳”打工 , 供一家七口在“北京”消费 。 就是这样的养家重担 , 他毫无怨言地挑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