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你知道“丝绸起源于中国”是如何证明的吗?( 二 )


1934年 , 学者慎微之在家乡浙江湖州的钱山漾发现了一处新石器文化遗址 。 1956年和1958年 , 浙江省原文物管理委员会对钱山漾遗址进行了发掘 , 发现了绸片、丝带、丝线 , 其中的绸片和丝带被确认为人工饲养的家蚕丝织物 , 距今有4400—4200年的历史 。 这是长江流域出现丝绸的实证 。
丝绸|你知道“丝绸起源于中国”是如何证明的吗?
本文图片

20世纪50年代钱山漾遗址出土的家蚕丝绸片 。 新华社资料片
1981—1988年 , 郑州市文物部门对荥阳青台遗址进行了6次发掘 , 在数个瓮棺中发现了灰白色的炭化丝织物 , 距今已经有5500年的历史 。 这与“半个蚕茧”一样 , 也是黄河流域出现丝绸的实证 。
而就在去年 , 同样在山西夏县 , 考古工作者对师村遗址进行发掘时 , 又找到了距今6000年的石雕蚕蛹 。
……
“田野考古找到了众多丝绸起源的实证 , 鉴定的方法主要是观察 。 ”赵丰说 , 棉、毛、麻、丝是人类使用最久的四种天然纤维 。 在史前时期 , 棉不太可能传到中国 , 毛主要在边疆使用而不在内地 , 而区别麻和丝就要看它们留下的印痕:用显微镜放大来看 , 从纵向看 , 麻留下的印痕粗糙 , 丝留下的印痕光滑;从截面看 , 麻的截面是散乱的 , 丝的截面则是一个三角形 , 而且 , “家蚕丝的截面是钝角三角形 , 野蚕丝的则是锐角三角形” 。
但是 , 寻丝的时间追溯越久 , 遗迹遗物完整保存的可能性就越小 。 在那些炭化、灰化、泥化、矿化的遗迹遗物中 , 还能不能找到丝绸的痕迹?这就更需要科技的力量 。
丝之痕
氢、碳、氮、氧 , 四种元素的原子 , 按照不同的分子结构 , 结合成18种氨基酸 。 18种氨基酸再按照一定的序列 , 连接成肽链 。 肽链再经过β折叠、α螺旋……形成了丝蛋白 , 丝蛋白外再裹上一层丝胶——蚕丝的本质就是一种天然高分子蛋白类化合物 , 而蚕就像是一座有生命的小小的生物反应器 。
桑蚕——春的蕴藉 , 终究难以抵挡世间千年的风霜 。 古往今来 , 无数的丝绸经历了从丝蛋白、肽链、氨基酸再到更简单的元素的降解过程 。 这就需要研究人员在丝蛋白的降解产物中找到它曾经的痕迹 。
“其实这项工作我们在2009年就开始了 , 当时是为了寻胶 。 ”赵丰的同事、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主任周旸娓娓道来 。
丝绸|你知道“丝绸起源于中国”是如何证明的吗?
本文图片

周旸在海昏侯墓 。
当时 , 南京长干寺地宫出土了一批北宋纺织品 , 有的运用了印金工艺 , 即将金泥与明胶调和 , 在丝绸上描画 。 但是过了1000年 , 这批纺织品都吸饱了水分 , 胶质已经流失 , 如何证明丝织品在描金过程中用过胶?
中国丝绸博物馆等机构的科研人员想到过多种方法 。 做元素分析 , 胶质已经流失;做质谱分析 , 文物上污染物太多 , 分析出的噪音太多 。 后来 , 他们想到了免疫法 。 这个方法曾被美国盖蒂研究所用于古埃及壁画上 , 找到了古埃及人在颜料中使用蛋清的痕迹 。
免疫学的原理每天都在人类和动物身上发生 , 并被人们有效运用 。 细菌、病毒等有机物质进入血液中 , 导致血清产生抗体 。 这些导致抗体产生的有机物质则被称作抗原 。 从血液中检测出传染病的抗体 , 是医生的重要技术 , 而我们注射疫苗后 , 体内也会产生相应抗体 。
通过免疫法 , 研究人员在这批宋代纺织物上找到了胶的痕迹 。 能找到“胶之痕” , 同样的办法也能找到“丝之痕” 。 随后 , 中国丝绸博物馆等机构开始了名为“基于免疫学原理的丝绸微痕检测技术”的研发 。 研究人员找到丝蛋白中的特征片段 , 以这种分子标志物在兔子身上制备抗体 。 抗体和抗原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 这种抗体的任务就是去史前遗址寻找抗原 , 也就是丝绸的分子标志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