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树$咏柳诗词何其多,而王观的这首咏柳词却能脱颖而出,它好在哪里?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贺知章《咏柳》

柳树$咏柳诗词何其多,而王观的这首咏柳词却能脱颖而出,它好在哪里?
文章插图

贺知章的这首诗,将咏柳题材的诗歌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诗人匠心独运,开篇以一个出彩的比喻写出柳树的整体形象,又从整体到局部,描摹了柳树的枝条和柳叶,全诗读来朗朗上口。诗人别出心裁,借柳树赞咏春风,全诗洋溢着盎然的春色和诗人对春天的欣喜。
其实贺知章并不是第一个将柳树写进诗歌的人,他的这首诗也不是第一首咏柳诗。在我国源源不断的诗歌长河中,要是追根溯源寻找咏柳诗的话,《诗经》无疑是那如涓涓细流一样的源头。

柳树$咏柳诗词何其多,而王观的这首咏柳词却能脱颖而出,它好在哪里?
文章插图

《诗经·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之句,可以说这是柳第一次以文学的形象出现在诗歌中。
《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既是写景叙事,又是抒情伤怀。那如缕缕青烟一样随风飘荡的柳絮,那纤细柔长的柳条,摇曳着人们的情感,氤氲着润泽,让人们的心田荡起一圈圈的涟漪,这圈圈的涟漪中包含着人们永恒的缱绻的柔情。
一篇《采薇》,一曲杨柳,仿佛诉说着无尽的离愁与别绪,也让全诗弥漫着伤离别的情感基调。自诗经之后,人们更加愿意把“柳”当做情感的寄托物和情思的归宿。

柳树$咏柳诗词何其多,而王观的这首咏柳词却能脱颖而出,它好在哪里?
文章插图

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人们珍视亲友间的相逢、重聚,而对离别又格外的不舍,对亲友的挽留与依依惜别就成为了一件很有仪式感的事情了。
加之“柳”与“留”谐音,折柳赠别、折柳寄远、柳诗相赠也就成为了一种送别风俗。诗歌中的“柳”,更是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浸润着传统文化,为源远的诗歌长河增添了一朵朵惊艳的浪花。
说到柳,虽然是大江南北最常见的一种植物,然而它在传统文化中却被赋予了深厚的人文气息。诗人笔下的柳亦被赋予了悠悠然的诗意。柳本身所具有的独特气质,它那袅娜多姿,楚楚动人的整体形象,同样牵动着诗人们的情思。

柳树$咏柳诗词何其多,而王观的这首咏柳词却能脱颖而出,它好在哪里?
文章插图

魏晋南北朝,随着山水诗、咏物诗的兴起,以咏柳为题材的诗歌也进入了诗人的视野。从南北朝的“巫山巫峡长,垂柳复垂杨。同心且同折,故人怀故乡”,到“杨柳乱成丝,攀折上春时。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一曲曲情意绵长的柳诗像细雨一样浸润着人们的心灵。
从隋代的“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到唐代张九龄的“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一枝何足贵,怜是故园春”;从杨巨源的“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到李商隐的“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
再加上贺知章的《咏柳》,唐代诗人笔下的柳以动人心扉的形象呈现在世人眼前,融进诗词长河的浪花中。

柳树$咏柳诗词何其多,而王观的这首咏柳词却能脱颖而出,它好在哪里?
文章插图

作为与唐诗双峰并峙的宋词,“柳”在宋代词人的笔下,更是以五彩斑斓的意蕴和深厚的人文气息呈现出来。
宋代词人以音乐和词章的形式咏柳,别具一格的语言,别具特色的词句表达了词人丰富的情感,同时宋代词人们也赋予给柳赋予了全新的文化内涵。
欧阳修《生查子》“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很有韵味地描写了一对恋人在黄昏时分相约的情景,两个人都怀着喜悦的心情相约于月色朦胧的小河边,柳枝随风而动,在月光的映射下,更加妩媚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