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诗意话中秋高悬于空中的明月,皆在宋代中秋词中散发光芒

中秋节,是春节到来前,极为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它凝聚着中国古人的传统情感与文化,是影响深远的民族节日之一。在宋代文人的笔下,中秋是“明月几时有”,中秋也是“千里共婵娟”。纵观中国文学史坛,自从宋代开始,文人笔下才开始有了对中秋节的大规模描写。通读《全宋词》,与中秋有关的题材宋词,竟然多的262首。中秋与宋词,是独属于这个遥远时代的鲜明特点。在中国文学史的浩瀚宝库中,为何只有宋朝诞生了如此多的中秋词呢?中秋词起源,还看宋朝最具意境的中秋,绝对是宋代文人笔下的中秋。那些吟中秋月、赏月、歌颂团圆的诗词歌赋,都是在两宋之际兴起的。其实这一切都要从中秋节的起源说起,《国语·周语上》有记载,中国古人有秋分祭月的习俗,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是秋分夕月之日,虽说《周礼》一书中,已经出现了“中秋”一词,但是在宋朝以前,中秋并不是一个民间传统节日,从西周至唐朝,它只是一个人们约定俗成的节气,并非现在的“法定节日”。中秋@诗意话中秋高悬于空中的明月,皆在宋代中秋词中散发光芒
文章插图
虽说在唐代诗人笔下,对于中秋赏月的这一习俗描绘甚多,但是中秋在唐朝算不上一个大节,它的受重视程度远不如端午、元旦等节日。只是唐代赏月之风盛起,唐代文人也为中秋文学开创了一个先河,赏月、拜月之风,也给中秋词提供了一张时代温床。北宋太宗年间,八月十五正式成为中秋节以后,宋代文人的美学之风与中秋紧密结合,此后,开辟了中秋节的“把酒问青天”。宋代之所以能够诞生如此多与中秋有关的文学作品,与这个时代繁荣的物质基础紧密相连。“宋词”是紧接唐诗之后的“一代之文学”,这一时期的中国文学史高度繁荣,就是有经济、文学、思想、心理背景作为支撑。人们总说“大唐盛世”一词,然而北宋的经济水平,其繁荣程度要远胜与唐朝。在宋朝一统中原以前,人们生活在五代十国的战乱之中,农耕经济、独立工商业地位十分低下。中秋@诗意话中秋高悬于空中的明月,皆在宋代中秋词中散发光芒
文章插图
在两宋统治中原300年时间里,宋代的平均农业产值,一直要高于唐代农业最高水平;这一时期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也得到了提高,私人手工业在社会上有了立足之地,随着市镇的出现,城市商业经济空前发展,那些沿街而立、昼夜不绝的酒楼、商肆,都呈现出一派空前繁荣的景象。因为物质文化的丰富,能促进城市中文化娱乐活动的发展,尤其是每年的传统节日,对于众人而言更是重中之重。宋代推崇中秋节也并不是毫无道理,因为现代人所用的商业手段,其实都是古人留下来的。淘宝为了促进消费,每年的“520”“6.18”“双11”,都变成了当下时代一些新的节日。中秋节也是如此,商人为了推动自己商品经济的发展,他们在中秋节的活动中也带入了浓厚的商业心,中秋不仅是一个节日,它也是促进商品交换的绝佳时机。热闹的城市里,每一场节日的举办,就是一场商业和文化的狂欢盛会。商业经济的空前自由,让宋代的节日远比唐朝更加热闹,也更加全民化。中秋@诗意话中秋高悬于空中的明月,皆在宋代中秋词中散发光芒
文章插图
繁荣的经济背景孕育了中秋词,而另一方面的思想、文化背景,直接将中秋词推向高潮。宋朝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时代,相较于从前,宋朝的文人地位之高这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比拟的。这就让社会上层形成了众多文人集团,让整个社会从上到下都充满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士大夫为了彰显自己的情怀,他们浅酌低唱,他们纵情享乐,他们狂歌醉舞,这些文人的狂欢精神,都可在宋词中窥见,也可在中秋词中窥见。中秋词之“月”中秋词中的核心意象一共有三种“月”、“嫦娥”、“桂花”,这三者是这个节日独有的意象。凡是书写中秋节日的词,必然少不了这三种印象。中秋佳节最具有代表的便是“月”,那一轮当空的皓月,让多少文人骚客为他们用尽笔墨,又让多少古往今来者寄托着无限情思。那一抹亲人皎洁的月色,又是如何发展成为望月怀人的团圆主题呢?其实这是一种走近千百年沧桑还得以凝结的固定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