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深渊穆$愿你有间书房,盛满人间清欢


中华传统文化 2021-12-03 19:40苍深渊穆$愿你有间书房,盛满人间清欢
文章插图

对于读书人来说,拥有一间书房,是长在心里的念想。

不管我们身居何处,总会盼望着有这样一间屋子,一个装下世间万千的灵光洞窟,一间属于心灵的安居之所。

我们填满它,用书,用画,用几盆叶片肥厚的植物,用一张宽阔的木桌,用几把竹编的椅子。

它也填满我们,用文墨,用茶香,用书架上那些伟大灵魂的指引,用字里行间沉淀的笃定,用午后阳光织就的安宁。

01
心居之所,是为书房

文人大都有书房,文人的书房大都有个名字。

譬如蒲松龄的聊斋,刘禹锡的陋室,纪晓岚的阅微,梁实秋的雅舍;

林语堂的有不为斋,陈寅恪的不见为静之室,徐悲鸿的八十七神仙馆,闻一多的何妨一下楼。

如此看来,书房的名字,或雅或俗,或深或浅,或灵或谨,大多与书房本身的样子无甚关联,反倒是与文人自己的心境契合得紧。
苍深渊穆$愿你有间书房,盛满人间清欢
文章插图

作家冯骥才曾闻张大千的书房“大风堂”之名,特意去台北大千故居逛逛,想看这威风天下的堂号到底挂在怎样一间屋顶上。

一见才知:不过一间普通画室,并无异象,远不如他的后花园面山临溪,怪石奇木,意趣盎然。

只是张大千的画脱落凡俗,苍深渊穆,才使得这样一间普普通通的屋子,有了穿堂呼啸的风声。

所以,是先有心,再有屋,最后有了书房。

冯骥才给自己的书房取名为“心居”。

他想,书房的名字与人名是不同的,人的名字常常伴随一生,而书房的名字却常常随着人的阅历增长而改变。

早年时,他也曾给自己的书房取过名字,但只是故作风雅。

后来,他开始做文化抢救的工作,浩繁而艰辛,压力很大,个人身孤力薄,力从何来?惟有自己的心上。

他钻进书房,苦苦探寻,不断地寻找内心最强悍的力量,才能将眼前的迷雾拨开,才能让道路清晰起来。

书房,是他心居之所。

只有在这里,他才能真实地面对世界,才能赤裸裸地面对自己。

心灵安放在这里,精神就有了原点,有了定力。
苍深渊穆$愿你有间书房,盛满人间清欢
文章插图

如季羡林先生所说:我兀坐在书城中,忘记了尘世的一切不愉快的事情,怡然自得。

以世界之广,宇宙之大,此时却仿佛只有我和我的书存在。

把心安置在这里,世界再大,不过这间书房。

02
有书,何处不书房

书房,也并不拘泥于一种模样。

有人的书房,像一间不容他人踏足的密室,里面一纸一笔,都悉心放置,他守护自己书房的秩序,像守护内心的秩序。

有人的书房,抛掉了空间的限制,有书在,哪里都可以是书房。

有位戏剧编剧曾说:眼前没有书房,但天下都是书房,就像手中无剑,心中有剑的感觉。

他年轻时一直漂泊,居无定所,不敢谈书房。

但没有书,没法活,于是不管到哪里都拎着箱子,箱子里满满都是书。
【 苍深渊穆$愿你有间书房,盛满人间清欢】
对他来说,一本书带来的安全感,已经比书房更明确了。

即使在闹闹嚷嚷的室外,把书拿起来,世界也骤然安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