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宋代舞者:大曲舒缓,轻歌曼舞( 二 )


宫廷如此,民间亦如是,民间舞者组成的大舞蹈组织称“社火”,平时在勾栏里演出。直到近代,南方一带仍叫这种载歌载舞的欢庆叫“社火”。北宋时东京还跳一种旋舞,跳旋舞的好手是张真奴。到了南宋,临安城里绾百戏的民间舞蹈家有张遇喜、刘仁贵。跳鬼神舞蹈有谢兴歌、花春等人。逢庙会、社日、诸佳节,便是“社火”出行演出的盛日,舞队出行叫“放队”。据《西湖老人繁胜录》记载,临安有一个集团式的“清乐社”,数社连锁,每个社都不下百人,他们上演鞑靼舞老番人、耍和尚。还有一个“斗鼓社”,上演大敦儿、瞎判官、神杖儿、扑蝴蝶、耍师姨、池仙子、女杵歌、旱龙船。此外还有三百余人的福建“鲍老社”,都是大型演艺团体,足见从业者之众。
除了这些社会演艺团体,北宋士大夫承袭唐风,有养家伎的风气,家中女佣都有歌舞的绝技,这是另一路小规模的演出队伍。军营有营伎、各级官府有各自的官伎,两宋真是个歌舞忘忧的朝代。
宋代!宋代舞者:大曲舒缓,轻歌曼舞
文章插图

舞者纵情消费着自己的青春,罗裳水袖,随光阴飘逝,那些为他们喝彩的文学家留住了一个个精彩的名字和节目单,却没有留住他们人生的故事。那位不被宋高宗宠幸的“菊夫人”出宫了,宫中的《凉州舞》再无出其右者。多少年后,宋高宗退位,居德寿宫,又想起《凉州舞》,命人上演,怎奈舞者不能让他尽兴,猛然间想起“菊夫人”,又宣“菊夫人”进宫。不知“菊夫人”去了没有,即使再去,她能拾起荒废了的旧艺吗?倒是晏几道在落寞中遇见昔日的舞者,留下了一首《鹧鸪天》,也留下真情:“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红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宋代舞蹈在沧桑中走向它的高潮。舞蹈与舞曲密不可分,为舞蹈伴奏的曲子分大曲和破曲。宋代大曲由词体组成,内容庞大,可以连续组词,构成一个有始有终的大故事,因此宋舞是叙事的舞。大曲舒缓,轻歌曼舞,有着叙述的从容。但是到了第三段,进入破曲,所谓破曲,就是“破”前面的音乐节奏,繁管急弦,音乐的节奏快起来,音乐节奏快了,舞者的节奏也跟着加快,在宋代又叫做“解”。陈旸《乐书》说,“凡乐以声徐者为本声,疾者为解。自古奏乐曲终更无他变”。但是,他又说,“及太宗朝有人破意在曲终,更使其终繁促。”这样宋舞就有了一个始于徐缓,继而进入疾速,最后以繁促结束的过程。
【 宋代!宋代舞者:大曲舒缓,轻歌曼舞】 陈旸详细描述了宋舞的编创程序:“优伶常舞大曲,惟一工独进,但以手袖为容,踏足为节,然大曲前缓叠不舞,至入破则羯鼓、襄鼓、大鼓与丝竹合作,勾拍益急,舞者入场,投节制容,变态百出。”他是说,舞剧开始,只有一位舞者先上,舒缓地甩袖踏足,待进入“破”的阶段,诸鼓齐鸣,节奏突进,与丝竹笛管合奏,这时便有一队舞者循乐进入场中,紧随那个节奏舞出千变万化的舞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