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追夫人@《岳南大中华史》引发新一轮“考古热”这届年轻人为何越来越迷考古?

12月3日晚,作家岳南携新书《岳南大中华史》现身北京市海淀区彼岸书店,与前二里头考古队长、中科院考古研究员许宏进行了一场深入的对谈。两位作家就“考古里的中华史”这一主题,以多场考古发现为线索,串起了五千年中华史,并对近年的“考古热”进行了由衷探讨。
辛追夫人@《岳南大中华史》引发新一轮“考古热”这届年轻人为何越来越迷考古?
文章插图
作为《南渡北归》之后的又一力作,《岳南大中华史》将历史与考古新发现融入文学之中,为读者在古今交织与中外错综的叙事宏构里,通过“北京人”头骨、仰韶彩陶、殷墟甲骨文、三星堆等12场考古大发现,重现中华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该书自11月出版后,稳居当当历史新书榜前列,在读者圈子中引发热烈讨论。这本“考古中华史”的火爆,恰恰说明考古正成为年轻人的时髦爱好。
考古不仅还原史实,更重建对历史认知
作为有着重要地位的考古纪实文学作家,岳南在新作《岳南大中华史》中,打造了考古物证、史料史籍、发掘故事三者融会贯通的写作格局,用12场不同时期文明遗址的考古发现,重现了那些被湮没的中华历史,不仅有大量的考古、历史内容,还有鲜活的人物和故事。
“汉代的辛追夫人也爱吃甜瓜、螺蛳”,既可以看到这样有趣的考古发现,也能通过文字感受到辛追夫人生前的贵族生活。这些考古发现不但拉进了古代与现代人的距离,也为历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在岳南看来,考古除了能还原史实,还常常能颠覆大众对历史的认知。其中最颠覆的自然是近年来最“网红”的考古发现,不断“上新”的三星堆。在三星堆考古发现之前,学术界都认为“远东地区不可能存在权杖这样的器物”,但三星堆金杖的出土,彻底推翻这个认知。三米高的青铜神树,更是让我们对古代的青铜冶炼技术有了全新的发现。
辛追夫人@《岳南大中华史》引发新一轮“考古热”这届年轻人为何越来越迷考古?
文章插图
近日央视推出热播节目《中国考古大会》,节目重点呈现的北京周口店考古发现,在《岳南大中华史》中也得到了体现:“‘北京人’头骨的发现把中华史追溯到50万年以前”。
同时岳南在现场透露,自己也曾亲自追踪过北京人头盖骨的下落,“我后来找到《新侨报》一个采访人员,他找了很多年,我跟他联系,到日本联系,经过十年,我以为能找到,结果还没找到。”对于“北京人”头骨至今未被寻回,岳南表示了深深的遗憾。在他看来,大众对中国史的认知其实是在中国百年来的考古发掘中被重新述说和塑造的,所以我们不能放弃我们历史文明存在的证明。
12场神级考古发现,文学“抢救”考古背后的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公布的“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名单中,有多个考古发现都能在岳南新作《岳南大中华史》中找到,其中就包括“北京人”头骨、三星堆、马王堆、曾侯乙墓等,而整部作品一共书写了12场重大考古发现,这些成果都来自岳南三十多年笔耕不辍,用文学“抢救”考古的坚持。
据悉,为了完成这系列考古文学作品,岳南多年来一直在全国各地进行实地考察,为了挖出更鲜活的背后故事,把能找到的考古队员、专家采访了个遍,并长期住在当地,通过长时间的交流和细致的采访,最终完成了这系列作品。
辛追夫人@《岳南大中华史》引发新一轮“考古热”这届年轻人为何越来越迷考古?
文章插图
当被问及在各地考察时印象最深的事情时,岳南惋惜地表示,自己采访的人里有80%都不在人世了。如果自己不写,很多考古故事就随着考古人的去世而消失了。因此自己坚持了三十多年,用文学的方式抢救了一部分可能将会失去的资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