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方文山:中国风、怀旧与时代记忆( 三 )


方文山深深了解这一点 , 近几年他在网络上教授“歌词课” , 也能接触到年轻的词曲创作人 。 他感觉这些年轻人的眼界宽阔 , 创作题材多元、广泛 , 但经过一段时间 , 他才明白 , 这些年轻人脑袋里有着数倍于前辈人的、碎片化、图像式的记忆影像 , 却无法对某一个题材往下深挖 。
最近空闲时间 , 方文山在一些短视频网站“刷”到了很多时下流行的古风歌 , 了解到如今一首歌要红遍大江南北的速度更快了 , 甚至仅仅需要一天 。 但这些歌曲对于不使用这些短视频App的人而言可能闻所未闻 , 这种人群间的隔膜 , 在他最初成名的那个时代是无法想象的 。
喧哗之中 , 方文山依旧保有一颗“老灵魂” , 他一直保留着到各地收集老东西的习惯 。 十几年前他来到北京 , 朋友带他前去“围观”某个胡同的改造拆迁现场 , 他本来想偷偷搬走一块砖头拿回家作纪念 , 结果只带走了写着胡同名字的铁牌 。 在这次个人艺术展上 , 人们能看到一件名为《菊花台减字谱》(注:减字谱是演奏古琴时使用的乐谱 , 用汉字作为书写标记的符号)的作品 , 包围作品的木头框是用方文山收集来的一件藏品改造的——台湾台北酒厂拆除时遗留下来的老桧木 , 这些木头的年代可以追溯到1930年前后 。
怀旧的同时 , 他也乐于拥抱和观察这些新的变化 。 2013年起 , 方文山就开始在浙江西塘组织策划“汉服文化周” 。 近两年 , 他还想拍一部关于书法的电影 , 希望让年轻人觉得写书法是一件时髦的事 。 在他眼里 , 世界无论怎么变 , 他都希望借助自己的影响力传达自己的美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