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南都讯 采访人员黄茜 12月2日晚 , 南都读书俱乐部联合人民文学出版社 , 邀请著名学者王笛为俱乐部的书友们带来线上讲座“一碗茶里的斑斓世相” 。 讲座深入浅出、生动有趣 , 让南都读书俱乐部成员们大呼过瘾 。
20世纪30年代 , 著名教育家黄炎培访问成都 , 写了一首打油诗描述成都人日常生活的安逸:
一个人无事大街上数石板 ,
两个人进茶铺从早坐到晚 。
【讲座|学者王笛谈成都的茶铺文化】这两句话生动地描述了成都人的“游手好闲”和由此发展出来的独特的茶铺文化 。 一碗清茶 , 三五好友 , 在人声鼎沸的茶馆里高谈阔论消磨时日 , 对成都人来说是一种割舍不掉的生活习惯 。 茶铺是“微观世界” , 是重要的公共空间 , 是人流往还、信息集散之地 。 一间茶铺浓缩着城市历史 , 也涵容了人间百态 , 调和了世事甘苦 。
在国内外历史学界乃至文学界 , 王笛以微观史和新文化史的研究和创作负有盛名 , 他之前写作和出版的《茶馆》《街头文化》等著作 , 在学界、普通读者中引起很大反响 , 成为国内多所大学师生所研讨的经典性文本 。
《那间街角的茶铺》是王笛的新作 , 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于2021年10月推出 。 书中 , 王笛继续践行“为民众写史”的历史使命 , 以1900—1950年的成都茶铺为中心 , 运用田野调查、官方档案、现代小说以及成都竹枝词等资料 , 以微观史学的研究取向和深描的文学写作手法 , 生动展示了成都茶铺的日常生活、大众文化以及在那个公共空间中呈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 。
“成都是个大茶铺 , 茶铺是个小成都” 。 人们在茶铺会友、闲聊、看戏、听评书 , 茶铺就是他们的半个家 , 一张茶桌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连接 。 许多人自己的住房狭小、简陋、阴暗 , 那些在晚上耐不住寂寞的人 , 只好到茶铺找乐子 。 当社会动乱之时 , 茶铺也是人们逃避现实苦难的最佳场所 。
王笛在书中还展示了公共生活中的性别问题 。 从茶铺中看戏的女客以及女招待等的故事 , 可以看到近代女性所遭受的歧视以及她们的抗争 。
对成都茶铺的研究 , 王笛前后进行了20多年的探索 。 《那间街角的茶铺》 , 是继《消失的古城》之后 , 王笛又一次把学术研究转化为大众阅读的尝试 。 值得一提的是 , 作者亲绘插图 , 用视觉呈现茶铺印象 。
王笛在讲座中谈到 , 许多现代作家、文人、采访人员曾对成都的茶铺文化进行描写、叙述 , 但有些作者 , 如李劼人等 , 是从批评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 , 他们认为人们泡在茶铺里有点近于浪费生命 。 而黄炎培等外来者 , 则欣赏茶铺文化 。 王笛认为 , 持批评态度的作者多半受西方教育的影响 , 故对茶铺有消极评价 。 对王笛而言 , 茶铺是社会的细胞 , 观察它 , 便是在观察人们生活的大千世界 。 他打量茶铺的人来人往、兴衰荣辱、细枝末节 , 和整日闲坐的茶客一样淡定老道 。
王笛在书中写道:“小茶铺 , 水深得很 , 那里藏龙卧虎 , 波诡云谲 , 表面很平静 , 但是可能暗流涌动 。 只有老茶客 , 看惯秋月春风 , 似乎一切都在他们的眼里 。 在他们的记忆中 , 他们是历史的观察者 , 甚至是亲历者 。 如果你有机会搭乘时间机器回到民国时期的成都 , 一定不要忘记去茶铺里坐一坐 , 说不定你还可以发现大隐隐于市的侠客呢 。 ”
王笛的讲座 , 获得南都读书俱乐部成员的高度评价 。 讲座结束后 , 成员与嘉宾互动不断 , 气氛热烈 。
- 大赛@大湾区经济学青年学者齐聚知识城,角逐“知识城杯 - 大湾区林道青年科奖(经济学)大赛”
- 修梅!知名女作家自称李自成后裔,拿出文物为证,学者千真万确的事实!
- 陈国科&考古学者夜市见一玉,花一年说服摊主带路,终发现四千年玉矿遗址
- 考古|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女性统治男性的母权制时代?听听考古学者咋说
- 剧场&40位顶尖艺术家、学者汇聚“相约北京”艺术论坛 探讨“艺术向未来”
- 文化!专家学者齐聚一堂 共话“博物馆之城”建设
- 红楼梦$曹雪芹跌下神坛,谁才是《红楼梦》真正作者学者胡适犯了大错
- |埃及石碑发现奇怪字体,困扰西方学者20年,最终却被汉语学家破译
- 讲座#新南街道:玉带社区“我为群众办实事”——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讲座
- 考古发现#上世纪考古发现2本竹简,翻译成书后,西方学者直呼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