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成为中国第一绝句,王之涣《凉州词》,因为被人改了两个字?

说王之涣的这首凉州词是天下第一绝句,不是老严私下评出来的,不相信的可以去搜索一下,有的把这首诗列为天下第一绝句,有的列为天下三首绝句之一。
【 杨柳!成为中国第一绝句,王之涣《凉州词》,因为被人改了两个字?】总之这首诗的影响,那是惊天动地的。那么这首诗凭什么能冠绝古今呢?其实词句非常简单,有初中文化的人都能看得懂,关键在于意境,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画面。今天我就来和大家一起欣赏一下。
杨柳!成为中国第一绝句,王之涣《凉州词》,因为被人改了两个字?
文章插图

黄河远上白云间,大家知道这是透视作用,天地原本是平行的,可是在我们看起来越远距离就越近,达到足够远了,看起来就天地相接了。请注意是白云而不是乌云,乌云是压得很低的,白云是很高的。在天上是白云的情况下,要看到天地相接的地方,那距离更加远,空间也特别大。而在这个近乎无限大的空间里,一条黄河弯弯曲曲,一直延伸到天地相接的地方。这个场面够恢宏大气吧?
我们知道古典诗词非常忌讳头重脚轻,最好是地包天的方式,结尾比开头更重,这样才能立得住脚。然而作者一开始就给我们展现了这么一个广阔无比的空间。这张画面只有白云大地和黄河,然而显得并不单调,因为读者在读的时候,自然会去添加其他的内涵。这就是诗词的力量。不需要面面俱到,甚至只有几笔简笔画,反而给读者构建了无限的想象。
杨柳!成为中国第一绝句,王之涣《凉州词》,因为被人改了两个字?
文章插图

一片孤城万仞山。孤城比较好理解,在边界上战争频繁,居民不多,所以城市也不多,所以能出现孤城景象。这些城市以军用为主,也有商业贸易功能。不好理解的是万仞山。仞是量词,古代7尺或者八尺长为一仞,万仞山那就接近2万米,这当然是夸张,世界上没有这么高的山,连珠穆朗玛峰都只有8000多米。不知道作者是不是写实,但是给读者的印象,这山也高到人仰望的时候帽子都会掉下来了。而且这样的山绝对没有孤山,肯定是山脉,一层一层的,一重一重的,高低相间,错落有致。
然而问题就来了。既然是峰峦叠嶂的地形,读者又怎么能同时看到黄河和天边?你站在山下城里,也许能看到黄河和白云,但是看不到地天;如果你站在山顶上看,也许能看到天边,但是又看不到黄河一直流向天边的全景,因为会被群山挡住视线。因此我们只能把视点放在天上,又能看到群山山,又能看到群山之间黄河蜿蜒流转,还能看到黄河一直流向天地相接的地方。
杨柳!成为中国第一绝句,王之涣《凉州词》,因为被人改了两个字?
文章插图

也就是说,作者采用了航拍技术。当然在当时并没有无人机和有人机,这只能是作者奇特的想象。那么这想象空间是静止的还是动态的呢?老袁认为总体上是静景。也就是说,作者勾画出来的是一幅山水画面,而不是一个视频。
按照绝句的结构,第3句应该转,也就是跳到另外的角度,或者说到另外的事情上去。作者是离开眼前的画面,说到另外的事情上去了。
羌笛何须怨杨柳?羌笛就是古代羌族的笛子,后来传到汉族人当中,汉族人很喜欢吹。杨柳本来是一首曲子,叫作折杨柳,是讲述离别的曲子。在古代,很多戍边的战士是终身制的,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一辈子就在边塞上过了。
杨柳!成为中国第一绝句,王之涣《凉州词》,因为被人改了两个字?
文章插图

当然也有轮换制的,但每一轮的时间也很长。清朝在新疆边境的士兵轮换是每三年一次,唐朝采用府兵制,按规定也是三年一轮换,但事实上因为各种原因,5年能轮换一次都算好的了。因为这里是边塞地方,戍边的战士都离家很久了,非常想家,因此吹奏折杨柳曲子,表达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