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花朵与漩涡》| 跨越时空,说出狄金森隐秘的心声( 二 )


与惠特曼大气磅礴的自由体诗相比 , 狄金森显然属于一个轻型诗人 , 基本上是短诗 。 同为美国诗歌史的荣耀之选 , 惠特曼明显属于阳刚型 , 而狄金森其实属于惠特曼的另一极:偏中性的阴柔 。 就作品的透明度而言 , 惠特曼的诗风明朗 , 而狄金森的诗歌属于偏神秘型 , 所谓“富于暗示而非直抒胸臆的诗人” 。 我想文德勒不编惠特曼诗选与评论 , 而以狄金森为评论对象 , 除了同为女性天然亲近的因素之外 , 更重要的是狄金森的封闭与神秘为她预留了更丰富的空间 。
主题|《花朵与漩涡》| 跨越时空,说出狄金森隐秘的心声
文章图片

译者王柏华认为《花朵与漩涡》“最适合作为教材使用” , 这自然是从教学的层面来说的 。 由于此书兼具诗选与评论的双重性 , 它的理想读者当然既包含诗人也包含评论家 , 不过我以为它对评论家的意义更大些 。 也就是说 , 它为批评经典作家作品提供了示范:如何选 , 怎样评 。 首先 , 从狄金森众多诗歌中选出主题不同、风格各异的作品 , “从第一人称的到高度抽象的 , 从抒发极度的喜悦到描写情感的麻木状态 , 从喜剧风格的趣闻录到惨痛的劫后余生” 。
其次 , 文德勒的评论注重精湛的词语分析 , 必要时涉及不同诗歌版本的比较 , 给我启发最大的是结合英语原文进行的韵律分析 。 比如文德勒谈到狄金森诗歌韵脚词中的嵌套结构:“‘air’(天空)藏在‘despair’(绝望)中 , 系动词‘are’藏在‘scar’(伤痕)中 。 ”在评论《亚伯拉罕必须杀他》时 , 文德勒指出该诗“用看门狗隐喻上帝 , 从而让诗歌以一个潜藏的双关做结——把‘God’(上帝)倒过来拼 , 就是‘dog’(狗)” 。 这些精彩的分析表明诗歌确实是使语言充分燃烧的艺术 , 狄金森也因此被文德勒誉为“一位富于直观性和力量感的革命性的诗歌语言大师” 。 同时 , 文德勒打破了新批评细读法只限于文本内的封闭研究原则 , 充分发掘了狄金森的微型接受史 , 之所以说是微型接受史 , 是因为文德勒梳理的是某首诗 , 甚至是诗中的某个句子或意象源于某个诗歌前辈的影响 , 并分析狄金森在接受前辈影响的基础上做了哪些变化与创新 。 这种微型接受史的梳理和分析显示了文德勒惊人的博学以及她对诗歌的敏锐辨识力 。
03
全知方能深评
文德勒认为狄金森的诗体结构比较单一:“她的大部分诗作都采用了一个基本单一的结构 , 即一种‘稚气’的四行一节的赞美诗体:四音步 , 三音步 , 四音步 , 三音步 , 第2行和第4行以读音相近的词押尾韵 。 这个基本的诗体结构有一些变体(如3-3-4-3) , 但狄金森很少用五音步或连续用四音步写诗 。 ”但文德勒又提醒读者 , 狄金森常常在这种稳定的诗体中追求韵律与句法的灵活多变 。 她以一首诗为例 , 分析该诗如何在“诗歌”与“花束”(poesy/posy)中实现了双关 , 从而将诗中写花的诗句改写成了写诗的诗句:
裹住花蕾-抵御毛虫-
获取它的雨露权-
调控高温-避开风-
躲过偷偷摸摸的蜜蜂-
裹住诗句-抵御俗语-
获取它的歌唱权-
调控节奏-避开粗俗-
躲过潜伏的错误-
这就开掘了此诗的深意 , 使它成为“一个寓言式的诗歌创作指南” 。 这当然是文德勒的发挥 , 却很有启发性 。 文德勒把狄金森的诗区分成“一阶诗歌”和“二阶‘代数’” , 后者指那些用象征性的对应物表达感情的诗歌 。 大体上 , 一阶诗歌属于写实性诗歌 , 二阶“代数”则属于象征性诗歌 , 文德勒在这里把开花与写诗对应起来 , 以开花触及写诗 , 这样的诗就是二阶“代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