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别!一个人是君子还是小人?庄子的2句话,就是2条判别标准

文章作者:琢磨君(弘扬传统文化精髓,传播国学经典智慧)《论语》里,“君子”共出现108次,“小人”共出现24次,其中19次“君子”和“小人”同时出现,而且大多是出自于孔子之口。由此可见,儒家思想是非常看重一个人是君子还是小人的。但是,圣人孔子眼中的君子或者小人,都是以“仁义道德”为标准的。那么,“道家”眼中的君子和小人,又是什么样子呢?老子和庄子都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人称“老庄”,但老子眼中是没有君子和小人之分的。但是,我们读一读《庄子》就会明白,庄子对于君子和小人有2条判别标准。下面我们来一起看看!判别!一个人是君子还是小人?庄子的2句话,就是2条判别标准
文章插图
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这句话出自于庄子的《外篇-山木》,先是孔子自述“我遭逢这么多的灾祸,亲朋故交越发疏远了,弟子友人更加离散了,这是为什么呢?”然后庄子借他人之口说出了这番话——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大概意思就是:君子的交谊淡得像清水一样,小人的交情甜得像甜酒一样;君子淡泊却心地亲近,小人甘甜却利断义绝。大凡无缘无故而接近相合,最后也会无缘无故地离散。在庄子看来,君子是超脱于物质以外的人,是能够淡泊以明志的;他们在交朋友的时候,也能够不带着“势利眼”,不以对方的贫富贵贱为交友标准。小人则不然,他们是物欲深重,利欲熏心,为利而来,无利而散。但是小人又是很可悲的,因为他们嗜欲重,而无法看清内心世界,也无法参透天地之道。判别!一个人是君子还是小人?庄子的2句话,就是2条判别标准
文章插图
正如庄子在《大宗师》中所写:耆欲深者,其天机浅。也就是说,那些嗜好和欲望太深的人,他们天生的智慧也就很浅。那么缺乏智慧的人,最终结果也必然不好。比如说,《史记》中记载:秦末诸侯陈馀年轻的时候,他就像对待父亲一样侍奉张耳,两人建立了断头不悔的患难情谊。等到他们各种都有了自己的地盘,互相争权夺利的时候,他们都恨不得把对方消灭。为什么兄弟之间反目,前后差别如此之大呢?就是因为他们刚开始就是权势、利害之交,以小人之交开始,必然也会因为利害关系而结束,正所谓是“小人甘以绝”。庄子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好是“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所以他很看重“淡交”,并认为能够做到“淡交”的人是君子。反之,沉迷于世俗利益的人,即便是享受着荣华富贵,也是庄子所不耻的,所以称之为“小人”。而且,庄子在《杂篇-盗跖》中总结了富贵之人的6种忧患,称之为“6种至害”(大家可以看一下我之前写的文章)。判别!一个人是君子还是小人?庄子的2句话,就是2条判别标准
文章插图
2、天之小人,人之君子;人之君子,天之小人也。这句话出自于庄子《内篇-大宗师》,是庄子借孔子之口说出来的。首先是子贡问孔子:“什么叫不同于世俗的方外之人?”孔子回答说:“不同于世俗的方外之人,他们不同于世人却与大自然相合。所以说,天道把拘于礼仪者当作是小人,世俗却把他们尊为君子;世俗把拘于礼仪者尊为君子,天道便把他们当作是小人。由此可见,道家是把顺应“道”的人,看作是君子;把逆“道”而行的人,看作是小人。而仁义、礼仪这些东西都是儒生们想象出来的,是用来约束人的,也是违背大自然规律的。因此,孔子向老子问礼的时候,老子对孔子说:“所谓仁义,是一种白白惑乱人心的东西,就像夜里咬得人不能睡觉的蚊虫一样,只能给人们增加混乱和烦恼罢了。你看,那鸿鹄不用每天洗浴羽毛就自然雪白,乌鸦也不用每天染墨而自然漆黑。天自来高,地自来厚,日月自来就放射光芒,星辰自来就是排列有序,草木生来就有区别。你如果修道,就顺从自然存在的规律,自然就能够得“道”。宣扬那些仁义之类的有什么用呢,那不和敲着鼓去寻找丢失的羊一样可笑吗?你是在破坏自然规律,败坏人的天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