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雀计划|作者谈《黄雀计划》:细致展现侦破过程,因为线索不是凭空而来的

【黄雀计划|作者谈《黄雀计划》:细致展现侦破过程,因为线索不是凭空而来的】刑侦题材作为悬疑小说中的一个重要类别 , 一直吸引了许多悬疑小说爱好者在悬疑小说 。 在刑侦悬疑小说中 , 有几部作品非常经典 , “法医秦明”系列从法医的视角为读者呈现故事 , 《心理罪》从犯罪心理的角度剖析案件 。 我们今天要分享《黄雀计划》这部刑侦题材小说 , 则注重呈现“审讯” , 通过审讯环节的正邪交锋展现故事 。
黄雀计划|作者谈《黄雀计划》:细致展现侦破过程,因为线索不是凭空而来的
本文图片

当然 , 《黄雀计划》作为一本刑侦小说 , 也写到了非常多的破案手法 , 有传统技术 , 像物证鉴定、现场摸排 , 也有前沿的犯罪心理 。 《黄雀计划》中的两个主要角色:刑警肖沂和心理专家丁一惟 , 也分别代表了传统刑侦和犯罪心理的两种侦探手段 。 为什么想到以审讯为主线 , 在作者笔下的两位主人公又有什么样的作用 , 来看看本书作者鬼庖丁的介绍 。
作者鬼庖丁:有时候我们经常在刑侦题材的电视剧里能看见这种场景 , 就是主角坐在自己办公室里 , 一个下属走进来 , 把一份档案放在他面前 , 说 , 线索已经找到了 。 或者两名警官说着话 , 旁边一个机器哔哔响了一下 , DNA结果就出来了 。 这真的太简单了 , 简单到让观众觉得破案跟吃快餐一样 。
黄雀计划|作者谈《黄雀计划》:细致展现侦破过程,因为线索不是凭空而来的
本文图片

实际上 , 虽然现在有很多高科技手段 , 但很多时候仍然是个体力活 。 比如看监控录像寻找一个人的活动轨迹 , 异常枯燥、异常辛苦 。 我在《黄雀计划》里用了更多笔墨来展现为了寻找案件线索 , 同样也是希望展现在一件案子的背后警方会为之付出多少艰辛努力 , 毕竟线索不是凭空而来 。 同样这也是我个人的一种想法 , 就是展现侦破手段是如何细致、精密、辛苦 , 对犯罪活动本身是有恐吓作用的 。
《黄雀计划》主角刑警肖沂 , 代表的其实不算传统的刑侦方法 , 因为犯罪心理已经是公安学的一门显学了 , 凡是上过公安大学的都学过 , 不算什么稀奇东西 。 真要论起来 , 丁一惟做的心理侧写反而是被各种影视剧神化得太厉害的一种学科 。 侧写是否有用 , 在真正的一线警员心中是有争议的 。 在实际办案过程当中 , 侧写只能给调查提供思路 , 但并不能主导调查的方向 , 刑侦调查仍然还是要从实质证据出发 , 不能仅凭推测 。
黄雀计划|作者谈《黄雀计划》:细致展现侦破过程,因为线索不是凭空而来的
本文图片

话虽如此 , 一线办案人员在长年累月的侦办过程当中 , 确实会因为经验 , 形成一种很像直觉的感觉 。 所以无论是侧写还是直觉 , 这些都是在刑侦科学之外的一些模糊地带 , 而正是这些模糊的地方 , 是最令人着迷的 。
我在第一部“鸣蝉的杀意”当中 , 主要想展现的还是肖沂和心理专家丁一惟的合作 , 求同存异 , 两人共同破案的过程 , 所以在这一部里主要还是表现他们二人相同的部分 。 到下一部可能就会写一些他们对立的部分了 。
肖沂和丁一惟 , 是求同存异 , 也是殊途同归 。 他们两人都对犯罪这件事有一种天生的直觉 , 可以说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人 。 要详细解释的话 , 涉及剧透的就太多了 。 保守地来讲 , 肖沂能够共情凶手 , 而丁一惟能够共情死者 。 共情凶手 , 是肖沂追凶的能力 , 而共情死者 , 是丁一惟追凶的动力 。 这就是他们二人的异与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