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汉柏·江声”里,看两位八旬名家的南北对话( 四 )


文章图片
王劼音在创作中
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副馆长傅军说:“刚才讲到原创性和话语权 。我觉得两个系统的确是值得我们反思的,原创力其实需要有话语系统,我们自己真的要反思,我们有除了做艺术家的个案之外,这两位老师无疑是非常典型的,他们的艺术路径和发展逻辑是完全不一样的,按照也映照了我觉得现代主义进入中国以后,在文化、在图式、在精神、在内涵方面的复杂性,他们两个人总的来说都可以归纳为在中国的现代主义艺术这条脉络里面,我觉得上海应该更有这个必要性进行梳理,因为我们一直说上海是中国现代艺术的发源地 。”
上海油画雕塑院研究员李诗文认为,当下的艺术家面临一个更大的艺术座标体系,如何找到一个艺术家创作的点,值得思考,“因为你不可能活在别人的阴影下,你不可能踩在别人的脚印里面 。刚才讲到方法的问题,也提到一个词叫‘衰年变法’,其实两位艺术家一直是变法到衰年,不是衰年才开始变法,王老师始终是在不断的进行更新的 。王老师他涉猎是非常广泛的,他本身就是做版画的,尤其是更偏向中国的,你能看到他早期的很多作品都是从中国民间艺术里面借鉴的,做的山水还有侍女的肖像,甚至他后来画的四张素描都非常打动我,都是能从传统空间找到出处的 。现在看到王老师的画,感觉他的画完全放开了 。”
知名画家王劼音说:“油雕院的展览策划特别用心,我这个人画画的时候信心很足的,比如刚才表扬我的线条,这个线条是不能犹豫的,所以我画画的时候自信心是很强的,但是画完了以后自信心是不强的,我不知道这个画放到油雕院这样一个美术馆,放这样一个重要的场地以后大家的感觉怎么样,我是很恍然的,今天我的收获很大,我觉得我有点自信心了 。我觉得我真的回去要好好想想,现在很难讲出来什么,但是这个展览与座谈会对我来说收获很大,我会考虑今后的方向该怎么走,或者会调整自己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