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北京中轴线,一张三千年前的图纸仍在施工
一条7.8公里长的“线”,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称其为“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
北京中轴线,以宫城为基点,居北面南,以整体空间格局,展现中国从古至今城市规划建设对于礼仪与秩序的尊崇。“择中而居”,以“中”对称的布局与设计方法,融合了帝王“不重不威”的政治主张、儒家“居中不偏”的伦理思想、“中正和合”的文化传统……甚至还象征着掌控整个中国山水格局的宏观轴线,成为国家礼仪秩序的物质缩影。
如果说中轴线的“设计”诞生于3000年前的《周礼》,那么近800年前的元代,将这张“图纸”营建成为大都。而时至今日,北京中轴线仍在生长,大兴国际机场、鸟巢水立方等北京奥运会场馆,都在这条线的南北延长线上。
最近,“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赛”邀请大众参与,为中轴线上的先农坛进行文物活化利用。北京中轴线开启申遗时间表,最新消息,申遗文本已递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并通过格式审查。
文章插图
北京钟鼓楼。视觉中国 供图
什么是北京中轴线?
北起钟鼓楼,向南经过万宁桥、景山、故宫、天安门广场、正阳门,至永定门,贯穿北京老城南北,全长约7.8公里。其发展演变与北京老城同步,创始于元代,形成、完善于明清至近现代,历经750余年,是中国现存最长、保存最为完整的传统都城中轴线,被认为是中国都城中轴线规划发展成熟的典范之作。
忽必烈建了一座两千年前设计好的城
回顾中国城市的发展史,从大约3000年前开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开始分封功臣王族。他们在封地建立自己的城邑,城邑的建设要根据分封的爵位高低,有组织有纪律,所以中国的城市建设,从一开始就不是随便进行的。
这一点与欧洲不同。欧洲的很多城市是从一个定居点发展成为商业集散地,慢慢生长,人越来越多。但是中国的城市,如果把西周初年作为第一个城市建设高潮时期,从一开始就有秩序。这在《周礼·考工记·匠人》中总结为:“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方九里,就是九里见方,这是国都的规模;旁三门,四面城墙每一面开三个门;九经九纬,道路横九条竖九条;左祖右社,王宫的左面设祖庙,右面设社稷;面朝后市,前面是朝,后面是市……这种城市营建的制度,成为中国传统思想、传统礼仪中一个很重要的规定。
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孔子在鲁国当官时,有一次对鲁定公说,鲁国有三个贵族营建的城不合规制,应该拆了。孔子想方设法去拆违制城市的城墙(最后也没全拆成),说明城市的等级秩序从一开始就融入儒家思想。
然而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中国留下来的古城很多,国务院目前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138座,其中不少是古代都城,但真正严格按照理想制度来建的城市,很少。偏偏元代忽必烈在营建大都的时候,遵循了《周礼·考工记》对于城市形制的规矩。
站在忽必烈的时代回溯,他营建了一个两千多年前定下来的城市。又过了800年,如今北京的胡同之间的距离,在元大都的时候就是这样的。东四、东单这些地块的格局,还是元朝的,在西四路口下发现过元朝的下水道,中轴线北面的万宁桥、西四路口的万松老人塔、西城的白塔寺,都是元代的遗物。
文章插图
2021年11月8日,北京,永定门城楼、天坛、先农坛、正阳门遥相呼应。视觉中国 供图
- 杨晓通&“当代女马可·波罗”意大利文讲述侨乡浙江瑞安非遗
- 打击乐&戏曲、交响乐、打击乐、古琴 中山公园音乐堂10场演出欢度春节
- 园林&从王安石到陆游的诗句只过了一百年,扬州却成了宋金两重天
- 错换人生&谁家子弟谁家院,“错换人生”DNA再掀波澜
- 王之心&四本开局就惊艳读者的小说,一看书名就想入坑,书荒的你值得拥有
- 和尚&司马迁记载奇案:和尚巧遇命案无辜被冤,县令发现破绽智破命案
- 异途&庞大的反精英阶层让王朝由腐朽走向毁灭
- 船夫&新科状元乘船回家,船夫随口说出一上联,状元却至死都没对出来
- 玉真子&金庸《碧血剑》八大顶尖高手排名,何铁手第八!
- 冬奥&青年艺术家走进怀柔山村送春联写福字,冬奥元素融入乡村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