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说 , 王安石文学成就最高者在诗 。 对此 , 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曾有这样的评价——王安石的诗无论在声誉上、在内容上或在词句的来源上都比西昆体广大得多 。 痛骂他祸国殃民的人都得承认他“博闻”、“博极群书”;他在辩论的时候 , 也破口骂人:“君辈坐不读书耳!”又说自己:“某自百家诸子之书至于‘难经’、‘素问’、‘本草’、诸小说无所不读 。 ”所以他写到各种事物 , 只要他想“以故事记实事”都可以做到 , 而所谓“用事”不是“编事” , 是“须自出己意 , 借事以相发明”;这也许正是唐代皎然所说“用事不直” , 的确就是后来杨万里所称赞黄庭坚的“妙法” , “备用古人语而不用其意” 。
【王安石|诗文里的王安石 人生失意无南北】王安石的诗歌 , 大致可以罢相(1076年左右)划界而分为前、后期 , 在内容和风格上有较明显的区别 。 “王荆公少以意气自许 , 故诗语惟其所向 , 不复更为涵蓄……后为群牧羊官 , 从宋次道尽假唐人诗集 , 博观而约取 , 晚年始尽深婉不迫之趣”(叶梦得《石林诗话》) 。 他前期的诗歌 , 长于说理 , 倾向性十分鲜明 , 涉及许多重大而尖锐的社会问题 , 注意到下层人民的痛苦 , 替他们发出了不平之声 。 《感事》、《兼并》、《省兵》等 , 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描写和提示了宋代国势的积弱或内政的腐败 , 指出了大地主、大商人兼并土地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危害 , 提出“精兵择将”的建议;《收盐》、《河北民》等 , 反映了当时人民群众备受统治者迫害压榨的悲惨遭遇;《试院中》、《评定试卷》等 , 则直接抨击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 , 要求起用具有经世济国的人才;《元日》、《歌元丰》等 , 热情地讴歌了变法带来的新气象和人民的欢乐;《商鞅》、《贾生》等 , 通过对历史人物功过得失的评价 , 抒发了自己的新的见解和进步意义 。
王安石后期的隐居生活 , 则给他带来了诗歌创作上的巨大变化 。 他流连、陶醉于山水田园中 , 大量的写景诗、咏物诗取代了前期政治诗的位置 , 抒发一种闲恬的情趣 。 但艺术表现上却臻于圆熟 , “雅丽精绝 , 脱去流俗”(《后山诗话》载黄鲁直语) 。 《泊船瓜洲》、《江上》、《梅花》、《书湖阴先生壁》等诗 , 观察细致 , 精工巧丽 , 意境幽远清新 , 表现了对大自然美的歌颂和热爱 , 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
本文图片
相比较于诗 , 王安石写的词并不算多 , 今存约二十余首 。 他虽不以词名家 , 但其“作品瘦削雅素 , 一洗五代旧习”(刘熙载《艺概·词曲概》) , 特别是《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 , 通过描写金陵壮景及怀古 , 揭露六朝统治阶级“繁华兢逐”的腐朽生活 , 豪纵沉郁 , 被赞为咏古绝唱 。 它同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一词 , 开了苏东坡豪放的先声 , 给后来词坛以良好的影响 。
由于王安石的诗文成就很高 , 最终被赞誉为“王荆公体” , 其特点在于重炼意 , 又重修辞 。 特别是在用事、造语、炼字等方面煞费苦心 , 既新奇工巧又含蓄深婉 , 主要载体是其晚期雅丽精绝的绝句 。 其长处是下字工 , 用事切 , 对偶精;其短处在于作诗主意求工 , 主意之过流为议论 , 好求工而伤与巧;故“王荆公体”有深婉不迫处 , 也有生硬奇崛处 。 这既体现了宋诗风貌的部分特征 , 又有向唐诗复归的倾向 , 可谓既有唐音 , 又有宋调 , 对宋诗的发展影响较大 。 总的来说 , 从文学角度总观安石的作品 , 无论诗、文、词都有杰出的成就 。 北宋中期开展的诗文革新运动 , 在他手里得到了有力推动 , 对扫除宋初风靡一时的浮华余风作出了贡献 。
- 希腊人$古希腊眼里的中国,犹如“神族”一般,中国人看了都难以置信
- 园林&从王安石到陆游的诗句只过了一百年,扬州却成了宋金两重天
- 陈珊|完美伴侣:没有家庭,事业成功的意义又在哪里?
- 盗墓案!中国盗墓史上最长的一次盗墓,屋里挖了整整20年
- 国家图书馆&国家图书馆举行“古籍里的春联” 发布暨春联书写活动
- 老人|“天才儿子”已出院回家!父亲最新回应:这些心里话以前不敢讲,现在他接受了,我的心也放下了......
- 山水长&北宋诗人王安石彻夜难眠,写下一首忧国忧家的“静夜思”
- 大足石刻|《万里走单骑》第二季走进大足石刻,感受中国石窟文化的“烟火气”
- 里贾纳&读书 | 利尔本:诗歌让我们步出沉默
- 三星堆|二里头的罕见玉器竟来自三星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