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诗文里的王安石 人生失意无南北( 四 )


这首诗也因为一个“绿”字 , 使得王安石的诗名流传千古 。 南宋许顗《彦周诗话》曾赞曰:“超然迈伦 , 能追逐李杜陶谢 。 ”王安石是一个讲究修辞炼字的人 , 据说写这首诗时 , “又绿江南岸”的“绿”字 , 改了十几个字 , 从“到”、“过”、“入”、“满”等十几个字 , 最后才定为“绿”字 。 事实证明 , 他的心血没有白费 , 方有了这首千古名作 , “绿”字的使用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讲究修辞炼字的范例 。 而这个“绿”字 , 其实也可看作王安石对于新政的期待 , 他希望自己这次回到京城 , 能让新政像春风一样吹遍北宋的土地 , 带来一片新意 , 可视作其在艰难的时刻依然保持的乐观的心态 , 令人佩服 。
王安石|诗文里的王安石 人生失意无南北
本文图片

联想到王安石还有一首咏古之作《明妃曲》 , 被誉为千古咏王昭君最精彩的一首作品 。 “明妃初出汉宫时 , 泪湿春风垂 。 低徊顾影无颜色 , 尚得君王不自持 。 归来却怪丹青手 , 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 , 当时枉杀毛延寿 。 一去心知更不归 , 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 , 只有年年鸿雁飞 。 家人万里传消息 , 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 , 人生失意无南北 。 ”王昭君是中国历史上获得后人同情最多的女子 。 人们同情王昭君 , 她离开家乡 , 远赴塞外 , 人生悲苦 。 可是王安石却一反此前人们写到王昭君时就表达同情的惯例 , 反而指出在塞外还有可能过得更幸福 , 得出“人生失意无南北”的结论 , 令人耳目一新 。 他又举汉武帝的皇后阿娇为例 , 失宠后被打入冷宫 , 从此过着暗无天日的日子 。 昭君如果留在宫廷 , 也不一定会获得幸福……人生在世 , 境遇不同而心境不同 , 却都不免在得意与失意间取舍 。 应该说 , 在王安石的诗词中 , 既可见他的宏图壮志 , 也可见他的失意悲凉 。 众所周知 , 熙宁变法最终还是失败了 , 可王安石却不后悔 , 他做到了无愧己心 。
担任宰相 , 被罢相;再次担任 , 再一次被罢相 。 在一片声讨中 , 从京城回到南京 , 回到自己曾经担任江宁知府的故地 , 王安石感觉到一种宁静和亲切的同时 , 更多的是对人生的感慨和无奈 。 回到南京后 , 王安石在府城东门和钟山之间结庐筑屋 , 取名“半山园” 。 此后很多年 , 王安石便在南京过着他的半隐居生活 , 潜心于学术 , 聚徒讲学 。 此时此刻 , 王安石终于放下了朝堂上的纷纷扰扰 , 开始悠闲地享受田园生活 , 他在那段时间里醉心佛法 , 每日里读经焚香 , 心态也渐渐变得平和 。 在闲暇无事的时候 , 王安石还会游山玩水 , 并在旅途中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 例如《半山春晚即事》:“春风取花去 , 酬我以清阴 。 翳翳陂路静 , 交交园屋深 。 床敷每小息 , 杖屦或幽寻 。 惟有北山鸟 , 经过遗好音 。 ” 描写了其生活环境的幽静美丽和退居后的安舒闲逸 , 脱去常人惜花伤春的窠臼 , 生动地描绘了暮春时庭园的种种佳景 , 此时此刻 , 曾经叱咤风云的大丞相 , 俨然成了乡间垂暮的闲散文人 , 而末二句则在宁静、喜悦感受的抒写中 , 又隐约地透露了世罕知音的淡淡哀愁 。 再如其所做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 , 将金陵的晚秋风光描写得令人心醉:“登临送目 , 正故国晚秋 , 天气初肃 。 千里澄江似练 , 翠峰如簇 。 归帆去棹残阳里 , 背西风酒旗斜矗 。 彩舟云淡 , 星河鹭起 , 画图难足 。 ” 通过对金陵景物的赞美和历史兴亡的感喟 , 寄托了王安石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 。 该词上阕境界苍凉 , 下阕则今昔对比 , 时空交错 , 虚实相生 , 对历史和现实 , 表达出深沉的抑郁和沉重的叹息 。 全词情景交融 , 境界雄浑阔大 , 风格沉郁悲壮 , 把壮丽的景色和历史内容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 自成一格 , 堪称名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