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攀登中各美其美
一地文学兴盛与否,与涵养它的文学生态密不可分。
江西散文,有深厚而优秀的文学传统。唐宋八大家中,有三家在此写就千古文章,《滕王阁序》等美文在此巍然矗立……璀璨的历史文脉、清秀的赣山鄱水,欣欣向荣的现实生活,一一化作养料,滋养了这里的人,也滋养了这里的文学。
“当前,像经济学上的转型升级,江西散文正在出现高质量发展的新气象、新景观。”专家们一致认为,江西散文与时代同频共振,形成了鲜明的特点:
首先,一大批中青年作家,以热烈的才情和饱满的创作激情,开掘了江西散文的多种可能。李晓君、江子、范晓波、傅菲、樊建军、詹文格、彭文斌、陈离、朱强……他们以时尚的语言和充满现代气息的叙述,写山、写水、写历史、写人生,文学介入现实、介入生活的几乎所有表达可能,都能在他们的作品中窥探到精髓和要义。而且,这群庞大的散文主力军,不跟风、不扎堆,他们风格独具,各美其美,如一颗颗投石,在文坛溅起一串串水花,水花漾开,折射出五彩斑斓的光。
令人惊喜的是,在这支蓬蓬勃勃的散文赣军中,有一大批女性作家,柔美歌吟,美丽绽放。王晓莉、温艳霞、郑云云、王芸、简心、朝颜、安然、罗张琴、武向春……她们“在随意而优雅的书写中,道出生活或从容、或美丽、或沧桑、或无奈等诸种况味”。
其次,以刘上洋为代表的一批作家,深入开掘了文化散文的言说边界和表达高度,以《天下第一家--义门陈轶事》等一系列作品,奠定了江西散文的高度。他们创作成熟,有着广博的学识、深厚的理论修养和敏锐深邃的洞察,多方优势合力锻造出厚重的文章质地。
《天下第一家--义门陈轶事》是江西散文的又一“爆款”。全文1.3万字,纵横捭阖,从德安义门陈遗址出发,思接千载,拨开历史烟云,呈现了那个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家族,历时332年、传承15代、3900余人聚族而居,财产共有,平等相待。这个人类社会的奇迹,缘何兴起,又缘何沉寂?文章浸润了作者渊博的学识、老辣的笔墨、独到的见地,贯通了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知识,呈现出大气势、大格局,广受读者好评。
用文学守望精神原乡
“我信奉文以载道,反对游戏文学。我写作,是因为时代和生活给了我胜于春风的抚爱,是因为有许许多多的感动,支撑着我的行与吟。”
“幕阜山是生我养我之地,离开几十年,那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始终在我的心头萦绕不去。我的创作动机,首先就在于回归。”
“每个人都要有路标,每个时代都要有英雄。我愈来愈认识到,记录那些扶贫干部生前的动人故事,是为时代书写群英谱。”
…………
会上,作家们深情地诉说着对红土地的眷恋。而他们的吟唱,最终汇入了江西散文的大合唱,高亢、嘹亮:为人民而歌,为时代泼墨。把身体和灵魂都置身于脚下的这片土地,用精品力作,去守望精神原乡,成为江西散文作家的共识。
近年来江西散文在传承中创新,进一步丰富了题材,乡村、成长、历史、现实、自然生态等都有力作;创新了技法,叙事、写人、言物、议论等,自由灵活、操作自如;百变了风格,斯文、舒缓、明亮、低声、润泽、细腻等,透出浓浓的南方文化气息……然而,形散神聚,江西作家在文学道路上行千里,走万里,还在江西的怀抱里。他们创作的题材大多来自本土,在赣鄱山水间,在江西老表中,用心书写,字里行间,有历史的袅袅余音,也有时代的铿锵回响,越来越呈现出与江西这块土地一脉相承的气质。
- 苏轼|西湖记想苏东坡
- 苏东坡#西湖记想苏东坡
- 燕飞@民间文学唐宋灵异录(一)
- 南渡$名家新作 | 徐 剑:烟炙砖 燕子归(散文)
- |游江西永丰恩江古城,讲述欧阳修与两位正妻的爱情故事
- 家谱#当代散文||儿时的年味儿
- 当代散文#当代散文||俯拾岁月的底片
- 清明#「青未了」散文:过年上坟
- 中国文学@著名散文作家朱自清,14幅书法真迹鉴赏,网友:不愧是民国才子
- 王曼丽@江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主席团和秘书长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