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清古厝|世遗大会带火闽清古厝( 三 )


世界遗产大会虽然已经结束 , 但文化遗产理念仍在为当地人带来持久的思考 。 古厝提供的文化遗产内涵支撑 , 与人气聚集带来的经济驱动效应、品牌塑造等同样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 在福州 , 依托古厝而建设的文化街区正在成为夜色经济新的增长点 。
“这恰好说明 , 我们古厝保护应有3个层次 , 一是就古厝本身来说 , 一定做好保护;二是要挖掘其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 使其既有形又有魂;三是‘借古论今’ , 着重实现其社会效应 。 ”闽清县梅城镇宣传委员黄卉认为 。
【闽清古厝|世遗大会带火闽清古厝】“今年以来 , 尤其是世界遗产大会举办以来 , 我们每天都要接待好几拨访问者 , 来自省、市、县甚至镇里、村一级的都有 , 甚至还有省外的前来 。 讲解员目前严重欠缺!”梅城镇党委书记刘艳云这样描述 , “闽清是福建红色革命老区 。 很多古厝都位于敌后根据地 , 曾作为地方联络站、交通站 。 宏琳厝就是《抗日救亡》周刊编辑部旧址 , 天儒楼是当年闽清县工委、闽江特委旧址 。 今年又恰逢建党百年和世界遗产大会召开 , 天时地利人和 , 推出红色古厝都正逢其时 。 ”
发掘古厝的历史文化价值 , 带动了社会力量的参与 , 促进了古厝保护、利用、开发共治合力 。 从闽清县博物馆退休后 , 林跃先没闲着 , 又一口气出版《闽清古厝》《梅邑访古》等乡土文献 。 现在 , 宏琳厝的666间建筑房屋内 , 举办了许多展览 。 改造后的宝英厝成为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 , 村民在这里直播带货、学习知识 , 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引擎” 。
延伸阅读
多山丘、少平原的地理环境 , 地偏远而多匪患的历史环境 , 再加上南迁中原民众聚族而居、封闭农耕的生活习惯 , 使得闽清至今存有100多座寨堡 。
除传统民居类古厝外 , 闽清古厝还包含祠厝建筑 , 体现了宗族祭祀观念 , 有的古厝甚至引入神灵和信俗空间 , 如名冠八闽的六叶祠和张圣君主殿金沙圣君堂 。 此外还有一种“旗杆厝” , 体现了当地的科举文化 。
闽清古厝同样面临着保护和开发的双重压力 。 2016年时 , 洪水就曾损毁了被誉为“民间故宫”的中国第一大古厝宏琳厝(图一)内许多建筑 。 当地还有一些标志性的古厝如全国唯一一座由女性独立主持建造的娘寨(图二) , 也面临财力不足难以保护开发的难题 。
链 接
闽清古厝
作为闽清县域内古建民居的统称 , “闽清古厝”涵盖了当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建筑风格的古厝式建筑 , 体现了珍贵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 , 体现出历史时代、历史人物、历史建筑相互对应的特点 。
据统计 , 当地共有594处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点 , 10340处古建筑 , 900多座古厝民居 , 数量在整个福州名列前茅 。 (邓啸林 黄晗微)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