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关系!郭沫若同志,是值得我们致敬的,希望谣言适可而止

虽然历史人物并不妨碍我们讨论,但并非我们就能,剥离历史环境,避重就轻吹毛瑕疵,甚至故意抹黑的理由。任何事情做不到实事求是,就是搬弄是非。
【 朋友关系!郭沫若同志,是值得我们致敬的,希望谣言适可而止】朋友关系!郭沫若同志,是值得我们致敬的,希望谣言适可而止
文章插图

例如鲁迅曾说过:“我和茅盾,郭沫若两位,或相识,或未尝一面,或未冲突,或曾用笔墨相讥,但大战斗却都为着同一的目标,决不日夜记着个人的恩怨。”
大体意思是,与郭沫若等人,虽然在个人想法上有所,产生了一些个人恩怨,但无论是否见过面,还是在文学作品中互相讽刺,然而都不影响,他们的共同目标。且对比这个目标,所谓个人恩怨,只是细枝末节。
其实鲁迅现在把话说得很明白,也从未说过“远看是条苟,近看郭沫若”这句话。但某些人却喜欢,掐头掐尾,着重抓住某一点,用以吸引他人眼球。这种刻意误解的歪风邪气,不但影响社会风气,同时也是在搬弄口舌。
众所皆知,人无完人,人不可能十全十美,有优点就有缺点。例如,无论一个人把事情做得再好,总会喜欢有人不喜欢。
就像郭沫若一生有很高的成就,在小节方面是有亏的。例如,因为父母的包办婚姻下,他不得不同意娶了张琼华,但因为没有感情基础,加上对她没有男女之间的好感,于是在成婚后直接离家出走。
朋友关系!郭沫若同志,是值得我们致敬的,希望谣言适可而止
文章插图

这在得上这方面自然是理亏的,在郭沫若晚年时期,回到故乡向张琼华道歉,说明他自身也承认自己某方面的错误。
说到这里有一事不得不说,在1984年,谢冰莹在台湾《联合报》发表的《于立忱之死》中,许多人不分青红皂白,无意义跟风,故意编造出某人“玩弄姐妹花”的故事。
讲的是因为郭沫若弃乱终弃,于立忱只能在医院做人流手术,并把这事情告诉了朋友谢冰莹。并且后来于立忱心理承受不了,在某某天自杀了。
然而这事在知情人士,林林的回忆恰好相反。且林林与于立忱、于立群关系很好,而于立忱在生病时,是住在林林家中的。在于立忱自杀后,谢冰莹也没参加她的葬礼,在这些方面,足以看出有很多自相矛盾的问题。
朋友关系!郭沫若同志,是值得我们致敬的,希望谣言适可而止
文章插图

且个人私德问题,终究是小节,在个人成就和贡献上,郭沫若是值得我们致敬的,同时在政治上也没有污点。如果郭沫若是个墙头草,或者是只顾私利的人,就不会在国民党势大的时候反蒋,在日军势大时抗日。
1920年,郭沫若在《学灯》上,已经发表了许多著名的文学作品,后来还把这些新体诗整理成集,取名为《女神》,成为中国新体诗的奠基人之一。
按他的本事,足以舒舒服服过完一生,但他并没有这样做,在日本留学毕业后,独自回国参加革命。所谓“独自”,因为他在日本,是有妻儿的。
回国经过几年努力后,郭沫若身兼数职,主要职位是,且期间还认识了周恩来、叶挺等人。此时的郭沫若不但资历老、职位重、权力大,可以说是已经不缺功名禄利了。,且期间还认识了周恩来、叶挺等人。此时的郭沫若不但资历老、职位重、权力大,可以说是已经不缺功名禄利了。加上蒋介石这边势力雄厚,高官的福利也好。
朋友关系!郭沫若同志,是值得我们致敬的,希望谣言适可而止
文章插图

如果郭沫若是个自私的人,不是应该紧跟着蒋介石的脚步吗?
但郭沫若并没有这么做,他在得知蒋介石,想要策划暴力事件,以此破坏国共合作,毅然放弃高官厚禄,直接与蒋介石翻脸加入我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