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说老子|《酷说老子》职场之谜:为什么能力最强的人往往做不了大领导?( 二 )


封德彝的观点是天下没有奇才 , 唐太宗却认为是封德彝没有慧眼 。
请问 , 双方孰是孰非?其实他俩的观点都没有错 。 问题在于 , 衡量的标准是什么?
03
曾国藩曾经在家书里 , 阐述过四条用人的原则:
第一、要才堪治民 。 第二、要不怕死 。 第三、要不计名利 。 第四、要耐受辛苦 。
如果你信以为真 , 捧着这四条原则去按图索骥 。 那么当你有一天跑遍五湖四海、踏破三街六巷时候 , 就会跟封徳彝一样陷入迷惑的困局 , 什么困局?
发现天下无人可用 。
为什么呢?因为同时满足这四条原则的人 , 只有两个地方能找到:
一个是在历史书上 , 另一个是在投胎的路上 。
退一步说 , 即使天下真的有如此贤士豪杰 。 以每个人一生相识相知的概率来说 , 也几乎不可能出现在你的视线里 。 所以 , 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

那么曾国藩为什么会定四条这么高的用人标准呢?因为那时候的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 理想主义者的特点就是:
以自己为中心 , 偏离正常的人性 。
比如:
他们以为自己能吃五个馒头 , 所以其他人也应该差不多;自己能跑五公里 , 其他人也应该差不多 。 自己不贪钱 , 其他人也应该如此;自己不怕死 , 其他人也应该如此 。
【酷说老子|《酷说老子》职场之谜:为什么能力最强的人往往做不了大领导?】那么当他们发现其他人并没有具备他们所期待的某种特质时 , 会怎么样?很简单 , 他们的体内会同时产生两种“气体”:
一种是生气 , 一种是傲气 。
这两种气体混合在一起 , 便很容易扭曲理想主义者的认知 , 他们会觉得:
自己是对的 , 世界是错的;自己是超能者 , 其他人是低能儿;自己道德高尚 , 其他人品格低端 。
这就是历史上那些理想主义者之所以会恃才傲物的根本原因 , 请问 , 如果一个企业让他们当大领导的后果是什么?一个国家让他们当大领导的后果又是什么?后果就是:
他们眼里往往只看得见自己的光环 , 而难以发现其他人的优点 。
即使发现了其他人身上的某一个优点 , 他们也会从各种角度、找出各种理由来告诉自己 , 这个优点并没有那么耀眼 。
04
楚汉战争期间 , 有一个历史细节:
项羽对受伤的士兵关心有加 , 有时候甚至“涕泣分饮食” , 但是帐下的部将每当有功劳应该被封爵的时候 , 项羽就立马换了一副嘴脸 , 总是拿出封印左看右摸 , 爱不释手 , 甚至摸平了棱角 , 也不忍心给出去 。 ③
为什么?韩信说 , 这是妇人之仁 。 没错 , 可谓一针见血 。 韩信的言外之意其实是 , 项羽气量小 。 可项羽为什么气量小?很简单 , 因为能力太高 。
我们不妨来捋一捋:
公元前209年 , 陈胜吴广起义 。 项羽随叔叔单刀赴会 , 他一个人在会稽太守的府衙内斩杀了近百名守卫 。 那一年 ,他23岁;巨鹿之战 , 各路诸侯畏首畏尾 , 集体当乌龟 , 只有他率领楚军破釜沉舟 , 以5万兵力横扫秦军40万 。 那一年 , 他24岁;彭城之战 , 大本营被端 , 他率领3万骑兵连夜赶回 , 只用半天便将刘邦56万联军击溃 。 那一年 , 他27岁 。 ④
如此战绩 , 应该算得上是天之骄子吧!司马迁也曾忍不住感叹说 , 项羽一生经历七十余战 , 从未有过败绩 , 除了最后的垓下之战(乌江自刎) 。 其实许多人可能没注意到 , 项羽死的时候 , 仅仅只有30岁 。 而当时的刘邦 , 已经54岁高龄 。

05
现在请问 , 如果你是项羽: